【摘 要】
:
地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以结构进入塑性为代价的,这势必在中到大震后引入残余变形,严重增加结构的修复成本。因此,如何控制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提出一种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无芯自复位支撑(Bolted Coreless Self-Centering Brace,BCLSCB)来减少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且可与不同形式的阻尼器联合使用以减少结构最大变形。与团队前期研究相
【基金项目】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考虑三线性滞回模型的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结构的非线性位移谱”(项目批准号:ZR2018QEE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是以结构进入塑性为代价的,这势必在中到大震后引入残余变形,严重增加结构的修复成本。因此,如何控制结构震后残余变形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提出一种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无芯自复位支撑(Bolted Coreless Self-Centering Brace,BCLSCB)来减少结构震后的残余变形,且可与不同形式的阻尼器联合使用以减少结构最大变形。与团队前期研究相比,BCLSCB具有易于安装和替换的优点。本文对其刚度、弹性承载力和屈服承载力三个方面的力学性能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BCLSCB的构造和工作机理进行了阐述,通过ABAQUS模拟得出BCLSCB的力学特性曲线。根据BCLSCB的构造和工作机理,给出了简化弹簧模型,得到双线性弹性恢复力模型各阶段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对BCLSCB进行参数分析,结合参数分析结果和理论公式,提出了初始刚度的拟合公式。利用内插和外插的数据,验证该拟合公式是否具有适用性。(2)保证BCLSCB在预期地震中一直处于弹性范围,可避免支撑的延性破坏,使其更好地发挥复位效果。为此,需要了解支撑的弹性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能力。针对角钢、复位筋、矩形板和外套管、左T型板和内套管这四个区域分别控制的破坏情况,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支撑弹性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能力的影响,并给出不同区域控制下的弹性承载力拟合公式。(3)研究BCLSCB的特征值失稳和非线性失稳承载力,避免BCLSCB失稳先于屈服。特征值失稳方面包括局部失稳和整体失稳:局部失稳主要研究了局部失稳的形式和相关参数的影响;整体失稳时主要研究整个支撑、内套管、外套管的前三阶失稳模态和第一阶失稳承载力。考虑材料非线性并引入几何缺陷,研究BCLSCB的非线性失稳形式和承载力。通过对比整体支撑和内、外套管单独失稳时承载力,研究BCLSCB受压过程端板对套管的约束情况。
其他文献
水翼空化绕流问题是一种复杂的非定常多相流动问题,包含空泡的生长、脱落、溃灭、融合等多种空泡行为,其成因涉及流场局部低压、回射流运动及其伴生涡等因素。对水翼空化绕流流动特征的分析能帮助理解水翼空化流动过程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成因,并关系到水下航行体关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针对不同空化数和攻角条件下的水翼空化绕流问题,在对绕流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动力学模态分解方法对数值模
水动力学参数是水下航行体设计的重点参数。对所选模型进行试验时,如果能用算法快速有效的辨识出重要的参数,将会对模型设计以及性能改良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能找到优化算法求解就相当关键。在分析传统算法的过程中,发现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虽各有弊病,但正好可以优势互补。故而,本文就考虑将两种算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混合算法。首先就是在查阅资料,借鉴鱼雷在水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基于动力学
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同时网络化的地铁线路也在逐步建设完成。由于地铁的蓬勃发展,其沿线区域的经济开发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随之而来的临近地铁的基坑工程也就越来越多。本文依托于某地铁运营段上方的基坑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基坑开挖对其下方运营地铁隧道形变及土体位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基于工程现场的原状土样,进行了土体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
目前,越来越多海洋平台正处于服役的中后期,由于所处工作条件特殊,平台结构极易产生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局部损坏可能导致海上平台的整体结构失稳、损坏,使海洋平台的结构承载力降低,威胁海洋平台正常的工作。为了避免海洋平台在服役工作过程中结构发生破坏,一种有效的损伤诊断方法是必要的,这对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针对目前海洋平台的动力学损伤诊断方法中,很难对不同类型
集中供热系统中水泵的运行费用在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减少管道沿程阻力消耗能有效的降低水泵运行能耗以节省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费用。内衬不锈钢管道是一种复合管道,相比较碳钢焊接钢管具有更优秀的防腐性能与更低的阻力损失,能够很好的降低管道沿程阻力。为推广内衬不锈钢管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应用,指导工作人员在集中供热设计时能更好的计算管网阻力选择循环设备,本文将测量内衬不锈钢管道的当量绝对粗糙度并
铝合金具有自重轻、比强度高、耐腐蚀、易于维护等优点,这让铝合金在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是大跨空间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同时铝合金存在有明显的缺点,其弹性模量仅为钢材的三分之一,这使得铝合金结构与构件存在较为突出的稳定性问题与结构变形问题。为改良这一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复合构件,即将聚氨酯泡沫填充到6082-T6铝合金圆管形成复合管,并通过轴心受压承载力试验与有限元模拟,获取此种复合构件的轴压稳
近些年,伴随社会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筑项目持续增加。在建筑项目建设期间,应着实开展好管理活动,进而提升建筑项目施工安全水平和建造效果。另外,应当提升对建筑项目管控的注重度,采用恰当、科学的举措,让工程管理在建筑领域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推动建筑项目的长效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随着我国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大批工程建设项目正逐渐向地下深部、深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转移,土木工程结构和基础设施面临的地震威胁越来越大,许多长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工程)会不可避免的穿越断层活跃带,跨断层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面临新的跨断层难题,现有的结构抗震研究还来不及为高质量工程建设安全服务,研发专门的断层模拟试验科学装置,开展跨断层结构的试验研究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土木工程的新兴领域和研究方
随着我国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热计量技术以及供热系统数字化运行逐渐应用普及,“按需供热”正成为目前国内外集中供热领域研究的焦点。热负荷作为供热系统运行调控的重要指标,其准确预测可以指导热量的生产与分配,在保证用户侧供热效果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如何实现热负荷的精准预测对于提高供热质量、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哈尔滨市某集中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各热力站历史运行数据,对影响热负荷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AI等高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供热系统进行智慧化改造已是必然趋势。我国正处于创建智慧城市、打造新基建、倡导生态环保的关键时期,供热企业应抓住机会大力推进智慧化供热进程,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定位自身智慧供热建设水平,查找薄弱领域,本文立足于智慧供热的内涵及目标特点,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访谈、线上调研、软件分析等过程建立一套科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