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非言语行为进行沟通不单是利用语言和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辅助和补充方式,也是人与人心理上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人类情绪、感情、态度和兴趣所在的一种外部显现方式。同样,教学是信息的传递的一种方式,是语言与非言语共同配合完成的。一堂成功的课由诸多部分组成,其中教师的语言是其“传道、授业、解惑”的奠基石,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纽带;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调整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的重要手段。两者的使用皆要有科学性,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只有将二者结合并合理使用才会让教学活动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部分说明了研究的缘由,总结了非言语交际行为及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一章介绍相关概念及教师非言语交际的种类及功能,为研究提供更好地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第二章对教师非言语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作出分析。本章以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宁市的三所中学进行的实地问卷调查得到的实例来分析不同教师、课程与非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印证教师非言语行为存在的意义。第三章是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正负效应研究,阐释了教师积极非言语行为存在的意义及消极非言语行为的危害,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的研究主旨在于启示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非言语行为对教学效果带来的影响,倡导教师学习使用积极的非言语行为,尽可能消除消极的非言语行为,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