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漂族”城市社会适应性研究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个年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但经济发展地域不均衡的局面仍旧存在,劳动力流动也随之频繁,在流动大军中有着一群年岁已高,并非因为经济原因迁移的“老漂族”。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小城市,或为了替子女分忧照顾孙辈、或为了家庭团圆而向儿女所在城市迁徙。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家庭代际冲突、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异地福利政策的不完善等原因,他们在陌生城市中生活遭遇到了各种社会适应困境,问题的严重性也逐渐凸显,然而国内学界内对此群体的研究较少,注意力仍集中于农民工等其他流动人群。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老漂族”群体规模将不断扩张,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和家本位思想促使着一批批的老人踏上流动的道路。老人是我们社会的财富,为了和谐社会的建成,如何促进“老漂族”的社会适应是我们所肩负的重任。本文选取的“老漂族”特指那些为分担儿女压力,协助子女照料孙辈或随子女迁居到城市生活的农村老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河南省巩义市F社区8位“老漂族”进行研究。本文在推拉理论、文化反哺理论及代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下,从文化适应、角色转变适应、社交网络适应、心理适应四个维度来对“老漂族”的社会适应困境进行剖析,并分析造成“老漂族”社会适应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在得出的分析结果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介入策略,以期提高“老漂族”的城市社会适应性,提高城市生活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对宫腔镜联合B超在疑难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时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来我科就诊的15例患者,采用B超监护宫腔镜下取出宫内异位或残留节育器(IUD)。结果:15例患者中,1例为
在中国,家庭度假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里的刚需,其重要作用也同样逐渐得到认可。然而,对于家庭度假消费需求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由于无法准确把握家庭度
本论文基于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方法对梅山地区自发性建造民居空间组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依据实地调研及文献资料调查对梅山地区民居空间构成进行定性分析;二是依据调研测绘结果对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下的民居空间进行对比及量化解读;三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总结民居空间发展规律以及空间组构的差异性,并依据研究结论对梅山地区民居设计提出新的理念与方法。论文研究主体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对课题背
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所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对象而征收的直接税,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第四大税种,对实现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体现宏观调控效力意义重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
我国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群体多集中于农民工和青少年,而对流动人口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迁老人,关注较少,对随迁老人的社区融入研究则更少。他们从熟悉的社区,迁往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