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个年头,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但经济发展地域不均衡的局面仍旧存在,劳动力流动也随之频繁,在流动大军中有着一群年岁已高,并非因为经济原因迁移的“老漂族”。他们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小城市,或为了替子女分忧照顾孙辈、或为了家庭团圆而向儿女所在城市迁徙。由于身体机能的老化、家庭代际冲突、社会支持网络薄弱、异地福利政策的不完善等原因,他们在陌生城市中生活遭遇到了各种社会适应困境,问题的严重性也逐渐凸显,然而国内学界内对此群体的研究较少,注意力仍集中于农民工等其他流动人群。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老漂族”群体规模将不断扩张,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和家本位思想促使着一批批的老人踏上流动的道路。老人是我们社会的财富,为了和谐社会的建成,如何促进“老漂族”的社会适应是我们所肩负的重任。本文选取的“老漂族”特指那些为分担儿女压力,协助子女照料孙辈或随子女迁居到城市生活的农村老人,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河南省巩义市F社区8位“老漂族”进行研究。本文在推拉理论、文化反哺理论及代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下,从文化适应、角色转变适应、社交网络适应、心理适应四个维度来对“老漂族”的社会适应困境进行剖析,并分析造成“老漂族”社会适应性差异的影响因素。在得出的分析结果基础上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介入策略,以期提高“老漂族”的城市社会适应性,提高城市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