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索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白蛋白、间接胆红素、尿酸等血清抗氧化物的特点。2、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氧化物水平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1.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136例和与之年龄匹配的正常男性对照139例、各被试在入组后进行取血。随后再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其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4~6mg/日治疗12周。针对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及治疗12周后进行取血。检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包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亚型]、白蛋白(albumin,ALB)、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尿酸(uric acid,UA),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同指标间采用Pearson相关(非正态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潜在的相关关系。慢性患者及其正常对照以5岁为年龄组距进行分组,考察各抗氧化物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1.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组血清TSOD及CuZnSOD较高,间接胆红素浓度较低(Ps<0.001);MnSOD、白蛋白、尿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 ALB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中分别显示出随年龄增加而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1.3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组中各血清抗氧化物与临床症状不相关。酶系抗氧化物与非酶抗氧化物均不相关。2.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12周后,仅UA和IBIL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2.2基线TSOD与PANSS阳性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CuZnSOD与PANSS阳性分量表评分、PANSS阴性分量表评分及PANSS量表总分分别呈负相关(Ps<0.05);治疗后这种相关性消失。酶系抗氧化物与非酶抗氧化物不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抗氧化系统异常,其中SOD是精神分裂症稳定的特征指标,不随疾病进展状态、抗精神病药物而发生明显变化,是一种可选的生物学标记物;而血清内非酶抗氧化物ALB、IBIL、UA参与体内多种代谢,与机体疾病状态相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泰晤士报》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外国媒体其关注的领域广泛,新闻报道受英国社会的精英人士所青睐,《泰晤士报》对舆论的反映也可以看做是英国社会对于国内国际事务的态度和看法。1909年至1919年这段时间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地位。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革、经济与文化变迁。尽管这些变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是仍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