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岩溶地貌形态对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型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靖边气田陕384井区位于下古生界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内,但长期以来对该井区岩溶古地貌及其对储层控制作用,缺乏细致研究。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陕384井区马家沟组马五段岩溶古地貌恢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钻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试气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综合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恢复研究区岩溶古地貌,并探讨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1、研究区马五段各小层保存程度差异较大,西北部各小层剥蚀强烈,东南部各小层保存程度好,自西北向东南、自上而下剥蚀程度依次减弱。2、研究区风化壳岩溶作用强烈,储层孔隙以溶孔、晶间孔、微裂隙和膏模孔为主,其中:马五13和马五41a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均较高是研究区的主要目的层。3、综合印模法、残厚法和古地质法研究发现,研究区发育残丘、岩溶洼地及其间斜坡(陡坡和缓坡)等岩溶地貌单元;残丘区马五13表生岩溶作用强烈,表生岩溶带、垂直渗流与水平潜流交替带发育,溶孔、晶间孔、微裂隙发育;岩溶洼地区马五41a溶蚀强烈,但该处表生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基本不发育。4、钻测井、孔渗、生产资料证实残丘区,即马五13残留区,表生岩溶作用强烈,溶孔、晶间孔、微裂隙发育,为有利勘探区。其次为岩溶洼地区马五41a溶蚀区,该区水平潜流形成的溶孔、微裂隙和膏模孔较发育。据此,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并对研究区主要目的层进行了有利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