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提高纳滤膜渗透能力,采用界面聚合法,利用零维纳米材料的纳米尺寸,强亲水性,稳定性高,机械性能好等优势,制备结构疏松的超薄纳米复合膜。本论文分别采用碳酸钙颗粒,石墨烯量子点以及二氧化钛纳米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三种高渗透通量纳滤膜,探究不同纳米尺寸的零维材料对纳滤膜的结构形貌,表面荷电性,亲水性及化学结构等的影响,获得了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首先,将碳酸钙纳米颗粒原位引入聚酰胺分离层,制备出高渗透通量结构稳定的纳米复合膜TEPA-CaCO3/TMC。碳酸钙本身具有的强亲水性,引入聚酰胺层中时,膜表面的亲水性提高。由于碳酸钙本身的尺寸原因,增大了膜表面的粗糙度,聚酰胺层的结构变得疏松,膜内的自由体积增大。碳酸钙改性后膜的通量最高达到71 L/m2h,是未改性TEPA/TMC膜的10倍左右。其次,将石墨烯量子点引入聚酰胺分离层,制备出高渗透通量抗污染的PIP-GQDs/TMC纳米复合膜。石墨烯量子点表面光滑无摩擦,水分子可快速流过其表面。当将该物质引入聚酰胺分离层中时,界面聚合反应受到石墨烯量子点的影响而发生延迟,所制备的膜表面光滑平整,同时膜的荷电性减弱。膜通量最高达到102 L/m2h,是PIP/TMC膜的6.8倍,同时膜的抗污染性能大幅度提升。最后,将纳米二氧化钛原位引入聚酰胺分离层,制备出高渗透通量纳米复合膜。在支撑层上原位生长二氧化钛,减少了亲水纳米颗粒在膜内团聚。改性后膜的亲水性和粗糙度都有所提高。膜的通量大幅度提升至130 L/m2h,对染料分离率达到95%以上,盐的渗透率达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