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在新时代下,基础教育的理念战略己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学科核心素养,情感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具体情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变得至关重要。就美术而言,往往需要通过视觉表现力来向观摩者传递自身的艺术理念和思想,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具有视觉性、实践性等在培养人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课程和学生生活相关联,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而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上也有比较好的认知,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身边的美。①随着各种教育观念的渗入,美术教育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各个学校已经开始重视美术教育,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课例,但由于美术教育不可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部分学校还会出现美术课堂流于形式化、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更关注“画的像不像”等现象。这一系列的现象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来分析,是因为大部分美术教师只关注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未将美术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而教学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对于美术的认识和理解,并让美术更接地气,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并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感。所以以生活作为美术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引导充分去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紧密结合美术、学习和生活实践三者,运用美术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美术生活化,从而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认同美术对他们生活所产生的价值,主动学习美术,并保持持久的兴趣,提升美术教学的时效性。本文共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简单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对于相关研究的概述,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总结出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性,并对美术生活化教学概念与内涵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说明,阐明它的原则和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原因,进而引出实施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可能性及必要性;第四部分为本文的重点章节,这一部分就如何实现美术生活化教学从教学组织、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策略;第五部分通过教学实践提供了两节完整的课例实践与教学分析,对理论构想的“生活化教学”进行实践上的验证;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这一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进步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与展望。本文通过对杜威陶行知等生活教育理论的回顾总结,为美术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对《课标》(2011年版)等文件的分析,为美术生活化教学指引方向;一系列以生活为导向的措施,为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提供了可行的道路。如果教师打开思维,敞开校园大门,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