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化又称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金融深化论中提出的。金融自由化的提出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金融自由化可以使金融部门实现市场化运行,消除政府过度管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个金融市场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在我国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金融市场化在经济发展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金融市场化的作用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首先,本文采用已有指标体系计算出1978-2014年的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通过分析发现,构建的金融市场化指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我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某些时期虽有停滞,但是总体上处于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从金融改革的各个领域的市场化情况来看,利率管制在2013年基本实现市场化,其他领域的市场化仍旧面临着艰巨的金融改革任务。其次,本文采用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标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资本投入每增加1%将会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4%;劳动力投入每增加1%,将会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金融市场化水平每提高1%,会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0.26%;采用Wickens和Breusch一阶段法估计出误差修正模型,当经济增长、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金融市场化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1943的速度使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从资本投入的脉冲响应路径来看,资本投入的增加会在两年之后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效应,减弱经济增长。这可能与我国较低的资本投资效率有关。从劳动力的脉冲响应路径来看,增加劳动力投入,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并且可以产生一个长期的正向作用。从金融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路径来看,加大对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化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先产生一个正向的效应后变为负向的效应。从经济增长对金融市场化的脉冲响应路径来看,当期的经济增长加快会对当期的金融市场化产生正向的影响,并且经济增长对金融市场化具有长期的正向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内各个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以投资拉动为主。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较长时间段内金融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在较短时间段内的贡献率大。本文构建的实证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标进行构建实证模型,考虑了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等影响经济增长的要素。其次,本文在模型变量的选择方面,采用资本存量来表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不仅考虑了就业人口数量,同时也考虑到了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各变量均可以真实有效反映各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