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蓬勃兴起,时至今日其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草原生态系统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的生态系统,不同草原类型区牧户的生产经营既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又是在不确定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条件下的生产经营过程。草原以降水波动为主的自然不确定性是影响牧户生产经营决策及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认识和揭示不确定性条件下牧户决策行为规律是实现草原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本论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开展研究的区域、方法、以及数据的来源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部分为文献综述部分,针对决策部分从理论上的定义、发展、研究范式、代表人物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且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理论——前景理论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针对国内外牧户畜牧业发展对决策行为的概况和启发进行了描述性的介绍。第四部分为不同草原区草畜平衡决策依据年型的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不同草原类型区气象数据的特征分析、载畜率变化的分析及依据年型变化的分析。第五部分主要基于前景理论对牧户依据年型决策行为分析包括牧户生产决策前景模型的建立及对不同草原类型区的实例分析。第六部分主要是针对全文进行结论的总结和对政策提出的一些建议。通过对不同草原类型区的研究发现,牧户对于生产实践的把握,多年来是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牧民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外界条件的变化,一直在寻找适应最优的方式,目的就在于满足于牧民现有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的判断中进行生产。通过对牧户生产经营决策依据年型的判别中发现,牧户的生产经营存在相对稳定性,牧户生产经营的变化存在3-5年的周期性变化。同时,牧户在进行依据年型决策的过程中,主要是当年实际年型与往年实际年型影响下作出的综合决策判断。分别对三个地区的实例分析中发现,牧户一直在收益与效用之间进行衡量和博弈,结果显示:新巴尔虎左旗与锡林浩特的累积前景效用介于中上年和平年之间,苏尼特右旗的累积前景效用一直介于平年和中下年型之间,累积收益的结果与累积前景效用的结果一样。牧户在实际依据年型进行生产决策选择是有限理性的,并没有选择效用或者是收益偏大的一侧,同时表明,牧户在一定时期内的偏好选择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不同区域内牧户的行为特征根据参考标准的不同是各异的,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最后,基于上述讨论结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第一,加强牧户生产系统决策行为和过程研究,推广牧户草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第二,在深入理解牧户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草畜平衡标准和实施草畜平衡政策;第三,加强草原政策研究和政策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