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始终与争议并存,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界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一直以来都持怀疑的态度,同时他们还担心公允价值的运用将会加剧金融机构经营业绩及其财务状况的频繁波动,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造成严重威胁。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能否经受考验?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情况如何?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这些都是摆在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的金融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了大范围的银行倒闭,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在银行业中的运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一个实际的案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历史回顾、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历史回顾-案例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思路,通过对其2005年度至2009年度财务报告中的相关项目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分别从会计政策和财务业绩的角度来揭示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上市银行造成的具体影响,最后再回归到制度层面进行探讨,针对我国目前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期望未来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银行业中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同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