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与突发性,预报预警难度大,一旦发生,猝不及防,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给生命与财产重大威胁。对于区域地质灾害,现有的监测预警准确率不高,通常根据气象预报以及隐患点的监测信息进行应急,无法进行正确的风险识别,导致不能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1],造成应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及应急资源浪费。因此进行正确的风险识别以及发布准确的预警信息是应急工作的前提。现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基于静态过程的,难以反映降雨过程中风险随时间、降雨、险情、灾情的动态变化情况,无法满足及时防灾减灾需要。探索动态的地质灾害风险识别与区划技术方法,进行动态预警有现实意义。 本论文依托2012年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支撑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211055”),以崩滑为研究灾种,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假定降雨为单一诱发因素,通过分析一次降雨过程中,基础地质环境因素以及降雨、险情、灾情等影响动态风险因素,建立动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事件树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基于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区域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区域地质灾害静动态风险评估技术对比研究,阐明了动态风险评价是基于短期数据或一次具体的灾害事件,模型是变化的,具有动态指标,反映了风险实时变化情况与趋势,有利于地质灾害应急响应。 (2)开展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要素分析,在通常静态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映风险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指标,包括险情、承灾体状态、有效降雨量与1小时雨强。 (3)通过事件树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动态风险评价过程的探索,得到动态风险评价流程:降雨信息更新→易发区划更新→承灾体易损性区划更新→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风险评价。 (4)以德化县浔中镇为研究区,开展了2012年台风“苏拉”期间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提出了转移避让、监测预警、应急准备三条风险管理建议。对所建立的动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动态风险评价模型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