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漠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北方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的洋河沙地是京津风沙源沙尘的重要源地之一,为了治理该地区的风沙灾害,近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取得良好的成效。本文以黄羊滩沙地为例,在大量的调查和观测的基础上,主要从土壤风蚀、土壤质量以及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规律几方面对该区植被恢复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结论为:(1)植被恢复对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乔木片林具有较好的防风阻沙效果,以新疆杨幼龄片林的防风效能最好,通过分析可知林带背风面和林内对风速的降低作用明显好于迎风面。不同结构的侧柏幼龄林中以2001年营建的侧柏Ⅲ型防风效能最大,达60.2%。地表粗糙度以侧柏Ⅲ人工片林最大达到36.4cm,为流动沙地的458.85倍。在积沙量的观测中,以流动沙地的积沙量最大,以下依次为新疆杨林地、盖度为30%左右的草地和沙柳林地。(2)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植被恢复后土壤机械组成以粗沙(1~0.25mm)和细沙(0.25~0.05mm)为主。风沙土的粘粒(<0.001mm)和物理性粘粒(<0.01mm)含量均比流动沙地有所增加,以封育模式下的草地最高,其次为灌木林地,乔木林地相对较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以乔木林地较高,纯林和混交林相比,混交林对土壤养分的改善效果较纯林要好。生态垫治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沙地土壤速效钾含量。(3)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空间分布规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封育的天然草地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在整个生长季节其根系分布层0—50cm的深度范围内保持了较高的土壤含水率;新疆杨和沙枣乔木林地在根系分布范围0-40cm内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但变异较大,且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递减明显,灌木林地土壤含水量介于两者之间,深层次土壤含水量变化比较平缓。生态垫可以降低沙地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提高土壤重量含水量,延长植物对降水的利用期。沙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降水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流动沙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出现6月份,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含水量最低值则出现在8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