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扩张对典型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986431230xingl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微生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及关键元素循环的驱动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受人为活动、环境等因素影响,同时也与植被组成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变化及其与植被动态的关系有助于为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等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竹子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被广泛种植,但由于缺乏管理,竹林扩张现象及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被广泛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开展竹林扩张对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影响的研究,为竹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并为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修复等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在浙江省庙山坞自然保护区选取纯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Pubescens)林、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被毛竹入侵的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三种森林类型,利用磷脂脂肪酸法(PLFA)和高通量测序(16S rDNA,ITS)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相关优势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并利用FAPROTAX和FunGuild对与生物地球化学相关的微生物功能进行预测,从竹林扩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面讨论竹林扩张的可能机制,为竹林管理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竹林扩张显著提高了土壤的 pH 值,降低了土壤的 SOC 和 C/N 值;土壤 TN、TP、Cmic与Nmic含量变化不显著。竹林扩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
  竹林扩张对土壤PLFA的种类组成上没有明显改变,主要是15∶0 iso、16∶0、16∶0 10-methyl、18∶0 10-methyl和18∶1 w7c五种PLFA含量的变化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PLFA 水平上的变化。竹林扩张显著增加丛枝菌根真菌的含量,用于指示微生物群落受土壤养分和生理胁迫情况的指标17∶ 0 cyclo/18∶ 1w7c和19∶ 0 cyclo/18∶ 1w7c的比值随着竹林的扩张而下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值略有降低。表明竹林扩张通过增加丛枝菌根含量提高对土壤养分的竞争力。土壤理化性质与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诸多指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土壤理化性质改变是竹林扩张后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竹林扩张使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 Oerst.)根际细菌的物种总数显著上升,而对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扩张后毛竹自身根际细菌的物种总数和物种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变化。竹林扩张后,青冈根际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且逐渐与毛竹根际相似,青冈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体现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菌门的百分含量显著降低,酸杆菌门百分含量显著升高,扩张后的毛竹自身根际细菌在门水平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地带性群落优势树种在受到外来竞争者胁迫后会有对根际微生物调整的应对策略。同时,因竹子对土壤营养元素的竞争,竹林扩张后青冈根际与氮循环相关的Nitrososphaera,Singulisphaera 等细菌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造成竹林扩张后地带性树种生长减缓的原因之一。
  竹林扩张对青冈根际真菌的物种总数,群落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毛竹扩张过程中,毛竹自身根际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却显著降低。竹林扩张对青冈根际真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竹林扩张后,青冈根际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青冈根际子囊菌门百分含量显著降低,接合菌门百分含量显著升高,毛竹根际担子菌门百分含量显著降低,青冈根际真菌群落结构逐渐与毛竹根际相似。竹林扩张导致青冈根际共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病原营养型真菌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毛竹根际真菌的营养方式没有显著变化。意味着毛竹扩张后,地带性优势树种抵御干旱或病虫害等外界胁迫的能力或有所降低,将不利于地带性森林健康发展。
  本研究表明:竹林扩张后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相关功能的显著变化,一方面毛竹通过增加丛枝菌根数量增加自身对土壤养分获取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地带性优势树种根际与养分(氮)吸收相关的细菌,与抵御病害、干旱等相关的共生真菌等的相对含量减弱竞争者对养分的获取能力甚至存活力,或可从地下层面解释以往有关竹林扩张对森林生态系统更新或生长影响的报道。
其他文献
随着现在通信工具的微型化、集成化,微波介质陶瓷作为谐振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微波元器件的关键材料,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作为上述器件的微波介质陶瓷必须具备以下性能:高介电常数ε;高Q值;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尽可能地接近于零.BaO-NdO-TiO系列微波介质陶瓷具有很高的微波介电常数,在现代民用移动通讯中应用得最为广泛.本文选择BaO-NdO-TiO(BNT)系列材料,通过在材料配方、掺杂改性、成型工艺
该文首先对高功率CO激光焊接粉末冶金材料过程中光致等离子体产生的机理及其对入射激光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1)光致等离子体将通过吸收、散射和折射的方式降低粉末冶金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率.(2)粉末冶金材料本身,焊接环境气氛及压力,激光功率密度等都能对光致等离子体产生影响.(3)该文实验所用Fe、Co、Ni三种粉末冶金材料产生光致等离子体的激光临界功率密度由大到小为Fe>Co>Ni. 然后论文深入研究了
学位
环己烯环氧化制备环氧环己烷是一个重要的烯烃环氧化反应,产物环氧环己烷是一种常用的化工中间体,在医药、农药、涂染料和香料等行业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环氧环己烷的生产能力还较弱,但市场对其需求量很大,所以工业界和学术界对于环氧环己烷生产工艺的研发非常重视。采用双氧水、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等氧源催化环氧化环己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环氧环己烷合成路线之一,并且诸多研究中会添加溶剂和共还
覆冰现象常常出现在飞机、轮船、输电线路等室外设备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冰雪灾害。涂层防覆冰具有能耗小,环境友好,操作简单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众多优点,是非常理想的防覆冰技术。其中液体浸润型超光滑表面(SLIPS)因表面光滑以及化学均相,能有效降低水的成核温度,延长结冰时间,减少冰的粘附力,在防覆冰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SLIPS上的润滑油会因为自身的蒸发或者被水、冰等带走而流失,导致表面防覆冰性
随着世界范围内聚烯烃产业结构的调整,茂金属催化剂及其生产的高端牌号聚烯烃产品的产能占比将快速增长。研究茂金属(及后茂金属)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条件对所得聚烯烃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能进一步了解催化剂催化烯烃聚合的机理,进而促进新型聚烯烃催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最终指导新型聚烯烃产品的可控制备和生产,意义重大。本文以乙烯和1-己烯配位聚合(共聚)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聚合条件和催化剂的改变,制备了一系列支化聚烯
该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以不同装填率的膜吸收器为设备,采用气液两相逆流流动,气相在纤维外流动,液相在纤维内流动的操作方式,研究了以乙醇胺(M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MDEA/MEA混合物的水溶液以及纯水为吸收剂时,CO在膜器中的吸收规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收过程的影响.通过对膜吸收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膜吸收过程的传质微分方程,给出了差分解法.由此模拟计算了不同吸收液对CO的吸收过程,
学位
MgNi贮氢合金以其比容量大、成本低和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但常温下动力学性能不好和碱液中循环寿命差是制约其在氢镍电池领域应用的两大关键问题.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本文研究了MgNi合金的制备工艺,并系统研究了元素替代(MgM(M=Mg,Al,Ti)Ni)、表面处理(镀Cu、镀Ni、镀Ni-Co和F化处理)、球磨处理(球磨MgNi、球磨MgNi-10wt﹪Ni和球磨MgNi-10wt﹪Co)和它们
学位
赤泥是氧化铝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含铁量丰富。目前,尚无合理技术实现赤泥的综合利用,主要采取堆存的消纳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铁碳微电解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在印染、制药、石化、焦化、农药、电镀等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铁碳微电解填料一般采用直接还原铁粉/铁屑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生产成本较高。  本文以高铁赤泥和无烟煤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还原焙烧法制备铁碳微电解
南方离子型稀土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的硫铵浸矿剂,导致矿区范围产生大量含氨氮的矿山尾水,严重污染矿区及流域的地表水环境,控制稀土矿山尾水污染已经成为离子型稀土矿聚集区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难题之一。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水有机碳源极缺,低C/N特征明显。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虽可应用于此类废水的处理,但需投加大量的甲醇或其他有机碳源,导致处理成本高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应用新的废水生物脱氮技
本文以龙川江铜冶炼区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实地勘探、试验测试和分析论证等手段,了解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首先,研究区模拟污染源泄露事故具有普遍性,但污染物自身性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具有个别性差异,在污染羽面积、污染物运移距离、污染源浓度值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其次,构建地下水数值模型与溶质运移模型,根据收集的数据,输入并验证模型,假设研究区的污酸处理站沉淀池底部、硫酸储罐区酸库的防渗层破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