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高速进行,不透水材料逐渐取代自然下垫面,机动车的急剧增加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导致城市地表径流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这些污染物随之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城市河道,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环境,给城市居民造成糟糕的生活影响。生态混凝土坡岸作为一种低影响发开设施(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设施在拦截净化城市径流雨水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研究生态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在社会上以广泛推广的应用型生态混凝土坡岸的的基础上,研究改良型生态混凝土进一步提高生态混凝土坡岸的水质净化能力及其植生效果。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与重金属(Heavy Metal,HM)属于城市地表径流中两种重要的污染物,其中DOM结构复杂且含有大量可以与HM相结合的官能团,对DOM与HM的结构性能与迁移转化有着深刻影响,研究在不同类型的生态混凝土坡岸中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把握污染物的结构形态、迁移转化规律,为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提供机理分析。本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生态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性能,并找到最优设计配合比。通过实验探索出一种水泥裹石法制备搅拌技术,结合振捣、压实、抹平技术,制备出符合设计要求的EC。结合正交实验数据结果发现,生态混凝土主要参数指标之间的关系影响。得出最优设计配合比。根据最优设计配合比设计制备改良型生态混凝土坡岸,对比应用型生态混凝土坡岸的结构性能发现强度有所下降而碱度适合植被生长。研究对比不同类型的生态混凝土坡岸的水质净化能力发现:改良型的生态混凝土坡岸水质净化效果强于应用型生态混凝土坡岸。此外,利用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等分析手段得出结果:不同类型的生态混凝土坡岸对水体中DOM组分的类蛋白质物质和类腐殖质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改良型生态混凝土坡岸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应用型生态混凝土的去除效果。研究在不同类型的生态混凝土坡岸中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淬灭滴定实验分析Cd2+与DOM样品的络合机理,实验结果显示Cd2+与类蛋白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明显。通过二维同步相关光谱分析Cd2+与水体中DOM相互作用的敏感程度,通过二维异步相关光谱分析Cd2+与DOM组分之间的络合位点与络合顺序。通过参与湘潭市万垅渠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立体的了解了生态混凝土在城市河道护坡中发挥的作用,对今后改良生态混凝土有了方向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