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煤矿水害事故频繁,使得研制开发高性能矿井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矿井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矿井地面附近的湖泊、池塘、水库、地面河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煤矿水害事故频繁,使得研制开发高性能矿井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矿井水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矿井地面附近的湖泊、池塘、水库、地面河流水量变化情况以及监测井下各处的排水情况、出水情况、水温情况。依据地面各处水位变化情况、矿井下各处汇聚水量的异常以及与矿井开采煤层的电法勘探数据相结合来预警水害的发生。本课题首先对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在全面认识矿井水文监测系统开发意义以及相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其进行需求分析,基于所得结论,提出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以及上位机设计方案,进而确定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本文首先综合利用GSM短消息业务以及GPRS技术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的信息传输,同时完成系统所需工具及相关技术的选择;然后利用B/S三层架构,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技术,同时采用.NET平台里的ADO.NET进行数据库访问,最后应用基于Java语言的JSP技术,从而完成矿井水文监测系统上位机部分的搭建。本文对矿井水害预警方法进行了研究,把矿井水文地质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矿井开采煤层的电法勘探数据相结合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预警分析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协同变化的局部极值和时序局部变异极值的预警极值搜索算法,并结合预警决策规则,建立数学模型,实现了预警功能。该矿井水文监测系统是一个集接收、汇总、统计、分析于一体的平台,同时具有动态实时监测、报警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询、日志查询、曲线分析、时段统计、测点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操作界面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经研究与测试得知,该系统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准确性较高,实时监测功能不仅减少了安全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免了许多矿井下方水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位置信息已经成为了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成熟的GPS定位技术主要应用于室外环境,而对于复杂的室内环境,GPS定位技术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因此室内定位技术
图像融合是将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关于该场景更加准确描述的信息处理过程。融合后的图像更适合人类感知和机器处理。近年来,图像融合在军事、遥感、医学等领域有
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监测系统由孤立的分布式现场总线监测系统向着开放的嵌入式网络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本文中所实现的基于ARM的电力电缆沟道监测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嵌入式网络监测系统。它是一个集嵌入式系统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络技术三者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其中,作为上位机的ARM嵌入式系统介于由CAN现场总线构成的智能数据采集节点网络与WEB通讯网络之间,是二者之间信息交互的
本文的开头会介绍一下毫米波通信与RoF系统的特点,并对当今常用的4种毫米波RoF技术作简单的分析。在第一章的最后会给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贡献及结构安排。接下来,本文会在
随着虚拟现实、分布式计算、分布式仿真和网络三维游戏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互式创建虚拟场景方式与传统GIS构建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要求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存储、传输等要求越来越高,压缩感知理论以远远低于传统奈奎斯特定律的采样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大大降低了数据量,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
目前我国风电场中各生产厂商的风电机组由于缺乏统一的监控通信标准而存在兼容性、互操作性、可扩展性方面不足的问题,给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风电厂国际监控通信标准IEC 61400-25的推出为实现标准化风力发电机组通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未来风电场监控的统一通信基础。本文针对风电场统一监控以及风电机组之间无缝通信的需求,紧跟国际标准,提出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中基于IEC 61400-25协议
随着动态多结构的虚拟组织之间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网格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大型开放网格市场更是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在网格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提供网格
Reed-Solomon(RS)码具有优异的纠错性能,因而被广泛用于各类数字通信和数字存储系统中。相对于复杂的代数软判决译码算法,RS码的硬判决译码算法以其简单的迭代和规则的架构获
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使庞大的视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成为了可能,使数字视频业务得以广泛的发展。目前,SDTV数字电视码流传输都是以MPEG-2压缩方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