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以来,中国网络流行语言迎来了一个大跨步式的发展。每年,数以千计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上出现并在广大网民频繁使用和喜爱的情况下迅速流行起来。其中,“给力”从中国众多网络流行语言中脱颖而出,经过《人民日报》和其他主流纸质媒体的引用而成为官方书面语言,经过2011中央电视台兔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引用之后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词汇;在多种媒介大规模的品牌广告投放的作用下,作为“凡客诚品”品牌服饰广告文案的“凡客体”经过广大受众在电视和互联网平台的频繁使用后从其品牌广告中提炼出来,经过极富创意的改编和套用后其文化内涵得到了大大深化,已经成为一种现代社会流行文化现象,一种青年流行文化的标签。本文从网络流行语言“给力”和“凡客体”的走红过程入手,运用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理论,着重分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网络语言拟态环境形成方面和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机制中的作用,明确指出这一作用发挥过程中“给力”和“凡客体”拟态环境的形成原因和“给力”和“凡客体”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条件,旨在探究网络流行语言“给力”和“凡客体”走红过程背后的深层原因。这些网络语言的流行原因涉及到网络语言汉字和句式本身、网民的参与程度、新旧媒体的推动和群体流行文化形成等方面。此外,本文还在第五章中指出“给力”和“凡客体”拟态环境环境化过程中的传播媒介的作用、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的形成和网络语言拟态环境环境化过程所给予我们的启示。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现代语言的数量,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大繁荣和新发展,同时网络流行语言也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通过研究,本文发现,在新媒体条件下,以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体和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加快了媒介融合的步伐,促进了媒体互补,共同促进网络流行语言拟态环境的形成,推动了网络流行语言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研究这一过程,对于我们理解在网络媒体新传播格局下,新旧媒体在网络流行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