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汉语“再”类重复副词包括“再”“再次”“再度”“一再”“再三”,它们都有重复义,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现代汉语“再”类重复副词,并分析了它们的语义演变过程。(一)“再”类重复副词的句法功能在肯定句中,“再”表示已然时,后头只能使用极少数单音节动词;“再”在肯定句中表示未然时,可以搭配的动词结构较多;“再”可以与否定词“不”“没有”“别”共现。“再次”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再”类重复副词包括“再”“再次”“再度”“一再”“再三”,它们都有重复义,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现代汉语“再”类重复副词,并分析了它们的语义演变过程。(一)“再”类重复副词的句法功能在肯定句中,“再”表示已然时,后头只能使用极少数单音节动词;“再”在肯定句中表示未然时,可以搭配的动词结构较多;“再”可以与否定词“不”“没有”“别”共现。“再次”与“再度”都位于动词之前,动词之后可以接宾语或者补语。“一再”只能位于动词、介词之前,“再三”可以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介词和形容之前,两者都能与“不”“没有”共现。(二)“再”类重复副词的语义分析“再”可以指动作、性质、状态的重复。“再次”“再度”都可以指“第二次”,“再次”还可以指“又一次”;两者都可以表示状态、性质的重复。“一再”和“再三”都可以指动作重复,“再三”还可以指状态重复。“一再+V”的语义不仅可以强调动作过程的持续和发展,着重表现主观的量大,还可以表示动作重复次数多,强调动作造成的结果。(三)“再”类重复副词的语用分析“再次”“再度”都可以出现在肯定形式的陈述句中,都可以用于是非问句、反问句、表“请求”的祈使句中。两者都可以和“把”字句共现,不与“被”字句共现。“一再”可以与是非问句、特指问句、反问句共现,一般不与选择问句共现;“再三”可以与特指问句、反问句共现,一般不与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共现。“一再”“再三”都可以与“把”字句、“被”字句共现。“一再”可以与多种复句共现,“再三”可以出现在假设复句、因果复句和转折复句。(四)“再”类重复副词的语义演变“再次”最早见于唐朝,用于谓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动作的重复,此时已经具有副词词性。“再次”在古代汉语中还可以表示顺序,是表先后顺序功能的短语,经常表示“第三”。“再度”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用于名词之后,是谓词性短语;到了北朝时期,“再度”有“第二次”义,具有副词词性。古代汉语中,“一再”是一个并列短语,是数词连用,表示“第一次和第二次”。到了唐宋时期,“一再”出现了“多次”的释义,具有了副词词性。先秦时期,“再三”是两个数词连用的短语,可以释义为“第二次和第三次”。谓词性成分之前的“再三”在东汉中期已经具有了副词词性;“再三”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后完全成词大约在南朝时期,此时的“再三”已经成为副词。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是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低效和无效的教学行为。所以,每个英语教师都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2021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型期,人民期望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责任保险作为我国财险公司增速最快的险种,在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分担社会风险、补偿经济损失、融通社会资金的功能。在社会生活中企业和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被动陷入纠纷,此时也更需要责任保险发挥其社会保障作用降低企业和个人的损失。目前我国责任保险正在向多元化
中国城乡财富差距远高于城乡收入差距,而且正在不断扩大。数字金融特别是县域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为缩小城乡财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契机。基于2014年、2016年以及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区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家庭创业与城乡财富不平等的关系,可以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城乡财富不平等,带来“数字红利”,这种效应在高财富、高学历和女性户主群体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金
翻译研究不曾绕开美学,当代翻译美学的研究中,国内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翻译美学的基本定义和学科构架进行了探索,主要概念和观照范畴达成主观一致,加大了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是还需要解决学校架构操作性弱、重文本语言本身而轻超文本元素、理论向外推广不足等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成就斐然,但社会道德水准在某种程度上未能与之同步发展,道德失范、价值观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它或他们似浮萍失去了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本,而处于“存在的焦虑”之中。当下,文化建设的步伐在某个地方或一些人存在较滞后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现代转型、加快传承传播。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及其传承传播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生活化、故事化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会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各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在变革我们的工作、生活及思维方式的同时也悄然侵蚀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边界。当前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问题已成为社会一大难题。该文将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高校大学生个人信息意识情况,结合学生自身、高校教育、第三方平台等方面探究个人信息安全教育实践途径。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工程建设过程复杂。施工企业采取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策略,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秩序,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并提升工程效率。根据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可以发现,许多管理工作仍旧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员管理问题、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的管理问题、技术管理问题以及环境安全管理问题等。本文根据现实中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状况,总结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旨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