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宗教、性神话、音乐——詹姆斯·鲍德温文学作品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a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鲍德温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优秀的黑人作家之一,从美国黑人与同性恋身份出发,以美国黑人历史、黑人文化遗产、黑白种族冲突、现代性爱、个人心理等题材为背景,用真挚热情、辛辣嘲讽,带有预见性的笔调,创作了众多发人深省的、集时代特征与民族特性于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本文从中国读者的视角出发,高度重视对作品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解决了鲍德温怎样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性神话、黑人音乐来唤醒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友情、亲情的问题,从而高度评价了美国黑人历史经历与文化遗产在鲍德温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 本文包括五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了鲍德温的文学贡献及其国内外评价,提出本篇论文的创新论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侧重研究鲍德温的宗教信仰,回答鲍德温怎样通过文学创作来批判黑人教堂里丑恶的上帝形象,并且追求理想博爱的民间上帝。通过对小说《向苍天呼吁》和戏剧《阿门角》的分析,研究指出鲍德温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绝然不同的上帝形象:一个是黑人教堂里被扭曲了的专横跋扈、残忍可怕的上帝,另一个则是鲍德温心中充满爱心、富于自由的民间上帝。虽然触德温塑造了众多叛离上帝的人物形象,但是他对上帝的信仰却是从未改变。他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的、慈爱的、公平的上帝不在黑人教堂里,而在家庭的亲情、情人的性爱、团体的关爱中。 第三章通过结合美国黑人历史和鲍德温个人经历,对小说《另一个国家》及《乔万尼的房间》的作了阅读分析,揭示了鲍德温的文学作品中的性神话内涵。鲍德温把种族历史和人类的男性自尊与性主题作品相结合,揭示出性爱与种族歧视历史的紧密联系,指出性爱既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也是一种拯救性力量:男性通过性爱证明自身夸大了的男性气概,为自己的苦难历史与过去报仇雪恨;同时,人们也通过性爱,尤其是同性恋间的性爱,拯救了自己与他人。 第四章深入分析鲍德温的短篇小说《索尼的布鲁斯》和戏剧《阿门角》,高度评价了鲍德温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黑人音乐是美国黑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在鲍德温的文学作品中扮演着指南针与向导的角色,它指引人们去发现自我,寻求黑人与白人间的相互理解与团结友爱。 第五章总结评价了鲍德温的文学创作理论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影响,重新审视了黑人历史对鲍德温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从而填补了鲍德温文学在国内研究的空白。鲍德温是重新发现黑人民族历史与黑人宝贵民族遗产的先驱之一,其作品中宗教、性神话、黑人音乐的运用独特、发人深省,值得后人膜拜学习。
其他文献
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对当代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一直致力于探寻和创造新的文学形象。当代黑人女作家,如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普通黑人妇女复
艾丽丝·沃克作为非洲裔美国女作家在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紫色》的多项获奖让她从默默无闻成为闻名的作家,然而,她的成就不仅限于此。沃克作为一名诗人,小说家尤其是作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