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人类妊娠特有的疾病,是指原来没有高血压及蛋白尿的妇女在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子痫前期的发病率为3—10%,近一个世纪来其发病率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子痫前期是产妇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围产期母儿病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受医学界的关注,但至今对其病因学及病理学仍未能完全明确。 临床观察发现,子痫前期只发生于有胎盘或葡萄胎存在时,而当胎盘娩出后其症状又迅速消退,因此胎盘的存在是子痫前期发生的一个先决条件。子痫前期的病理改变包括了滋养细胞对子宫螺旋动脉侵入异常、子宫胎盘低灌注、血栓素合成增加及前列腺素I2合成减少平衡失调、氧化应激增强、内皮素代谢紊乱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一个含有41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它首先是在哺乳动物的下丘脑内被发现,是促使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生理性调节物,参与了机体在应激过程中神经内分泌反应。研究发现,CRH还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种组织中,如:胃肠道、卵巢、睾丸组织等,在妊娠期,胎盘及胎膜也合成大量的CRH进入母儿循环。 除了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调节体内皮质激素的水平外,CRH已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血管扩张剂,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或非内皮细胞依赖方式调控着血压。而最近一些体外试验则更进一步发现其具有刺激胎盘滋养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滋养细胞侵蚀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