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治的财政机会主义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各地灾害频繁发生,仅2010年年初以来,先后发生北方雪灾、西南地区旱灾、华南地区洪涝灾害、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云南盈江地震,给我国各受灾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不同层次的影响。细辨其原因,既是因为我国地域相对辽阔,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比较复杂,难防、难控特征比较明显;又是因为民众普遍防灾意识不强,自救能力弱;更是因为我国各级政府在灾害防治过程中不断采取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在灾害防治事务上的不作为,为大量的一般自然现象演变成灾害埋下了隐患。灾害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群众正常地生产、生活秩序。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研究灾害并同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地利用已有的自然规律避免灾害的历史,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与人类抗灾的历史紧密相联,此消彼长。在我国历史上,有关灾害防治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成都平原都江堰工程等,丰富了我国灾害防治理论,也为后世人们研究灾害防治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改革开放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学者对灾害防治的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一系列十分有价值的成果。但总体而言,我国灾害防治的理论研究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还很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去挖掘。发达国家由于对灾害的研究和防治开展的较早,研究成果相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也较为成熟,防灾减灾的投入也较大,所以其灾损率比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要低的多。考虑到灾害的巨大危害性,联合国早在1987年就决定把1990-2000年的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旨在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失调。这表明减轻各种灾害及其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本文关注的是关于政府处理灾害防治事务时财政支出过程中诸多财政机会主义问题。在应对各种灾害,如何实施有效的财政管理措施,使得相关灾害的灾前预防、灾后救助及重建工作得到高效完成,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关系到辖区内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从财政机会主义的角度来讲,灾害防治的目的不是要用靠财政支出去消灭灾害,也不可能消灭,而是要对灾害防治的财政机会主义进行有效地控制,减少财政支出中的机会主义,最终达到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本文拟从灾害防治的财政机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并以灾害防治为视角,对灾害防治的财政机会主义概念、表现、效应、原因等问题作详实的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本文共计分为五个部分,主要研究内容经过简单地梳理,整理如下: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主要阐述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论文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研究,主要是想得出为什么要研究、如何来研究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最后简单介绍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文献述评。这部分主要包括灾害防治的财政信息透明、灾害防治的财政管理、政府激励约束三个方面进行综述,进而论述三者与财政机会主义的关系。通过收集、阅览前人在各个相关领域方面的研究,整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相关领域的认识,指导自己对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研究。第三部分,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理论分析。首先,本章对灾害防治的财政机会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指出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就是在灾害防治过程中,政府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进行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产生理论来源即政府间委托代理理论,并简要分析灾害防治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与“道德风险”问题。其次,本章对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一般表现进行分析,并着重阐述灾害防治过程中四种比较典型的财政机会主义行为即重视灾害治理性支出轻视预防性支出、财政支出重视经济增长轻视公共服务、重视城市灾害防治轻视农村灾害防治、重视灾害防治支出规模、速度轻视支出程序。最后,就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效应进行分析,包括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重点阐述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带来的负面效应,给辖区内经济、社会带来深远的不利影响。第四部分,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成因研究。首先,讲述应灾性财政信息透明制度,大概分为两个方面:应灾性财政信息传递制度和应灾性财政信息公开制度等进行论述。其次,政府应灾性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应灾性事权界定、收入划分和预算管理,通过对政府财政管理制度的讨论,指出财政管理制度的不足,给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留有空间。再次,讲述应灾性政府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分别从政府官员效绩考核制度和政府官员任期制度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存在的不足。论文指出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和政府任期制导致政府官员在处理辖区内事务时容易采取财政机会主义:在项目选择上更加倾向“短平快”,而不注重长期规划,尤其在灾害防治的问题上。最后,关于应灾性财政监督部分,主要从应灾性人大监督、应灾性财政内部监督及应灾性审计监督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指出这三种监督方式在防范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时均有不足,关键在于制度上存在漏洞,如相关法制不健全,或者执法不严,惩罚的力度不够。第五部分,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对策建议。关于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的政策建议,是本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首先,本文从构建透明的应灾性财政支出机制着手,主要论述加强应灾性财政信息传递和促进应灾性财政信息公开制度两个方面。其次,指出要防范灾害防治的财政机会主义,还必须完善应灾性财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厘清政府间的应灾性事权、界明政府间应灾性财力、规范应灾性预算管理。再次,改革政府官员激励约束制度,一方面完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科学设置灾害防治事务在政府政绩考核表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官员任期制,延长基层政府主要官员的任期和加强官员离职问责力度。最后,着力论述减少灾害防范财政机会主义行为,也要加强应灾性财政监督约束制度。主要包括强化应灾性人大监督制度、创新应灾性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应灾性审计监督制度。应灾性财政监督主要有人大监督、财政内部监督、审计监督等三种政府监督方式,通过制度建设使三者专业分工明确,相互协调互补,即人大侧重于灾害防治的宏观监督、财政内部侧重于灾害防治的日常业务监督、审计部门侧重于灾害防治的事后监督。最后,与已有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点。首先,长期以来主流灾害防治理论相对重视从经济、政府、法律、民间团体等方面阐述灾害防治问题,而忽视财政机会主义对灾害防治正面与负面效应的研究。其次,从多维度去研究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如信息公开、政府管理、财政管理等,比较深入地分析灾害防治财政机会主义各个方面的制度原因,为提供防范和减少政府灾害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能源、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带来了世界性的资源环境问题。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
以铣床十字滑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铣床的工作过程和控制要求进行分析,给出了机床动作循环图、液压工作原理图;采用PLC控制铣床液压传动系统,并进行软、硬件设计,绘制了PLC外
从学校聋生口算情况看,口算的本真意义被异化。从口算的意义、聋生口算的策略以及聋生口算的心理机制分析,采取了着重基础算,注意科学算,强化“听”算的教学策略,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燕山湖是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际东北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鸟类100多种,尤其是黑鹳Ciconia nigra linnacus十分珍贵,被国际上列为濒危野生动物。本文调
近年来,由于支持向量机优良的分类性能,国内外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损伤识别做了很多研究,西南交通大学桥梁智能化研究团队对这种方法在数值模拟验证和试验验证方而都有很多研
学生参与(student engagement)是学生个体主动的个性化的课程经验,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以行为参与为载体,伴随着学生的心理投入,其中心理投入包括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在专业
土壤水分是陆面生态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获取土壤水分数据,对研究全球气候问题、构建流域水文模型、监测干旱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具有范围广和信
电力行业是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我国电网现状为出发点,然后仔细分析电网故障跳闸率,最后着重对如
在集约化、可持续化发展理念之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出现,满足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需求。本文分析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并探讨了植物
现代社会需要一些具有合法性、自治性并带有志愿性质的民间组织来从事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科研文体等活动,以填充企业和政府力所不及或不适于进入的那些领域。民间组织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