腭中缝微螺钉联合横腭杆加强磨牙支抗的临床研究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oogi8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设立单纯使用横腭杆加强磨牙支抗作为对照组,旨在验证腭中缝微螺钉联合横腭杆增强磨牙支抗的切实临床效应,探讨为临床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简单高效、创伤小的支抗方法。   方法:选取2010-2011年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并确诊为牙弓前突的病例20例,经分析均需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矫治,并且需加强磨牙支抗的正畸患者。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应用腭中缝微螺钉种植体联合横腭杆增强上颌磨牙支抗,对照组单纯使用横腭杆增强上颌磨牙支抗。增强上颌磨牙支抗措施后,20例患者均粘结Dentaurum直丝弓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牙列、关闭上颌拔牙间隙。矫治前以及上颌拔牙间隙关闭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腭平面为X轴,过Ptm点作X轴的垂线Pv线为Y轴,建立坐标平面。分别测量患者治疗术前以及上颌拔牙间隙关闭后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点到Pv线距离(U6S-Pv)、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根尖点到Pv线距离(U6A-Pv)、上颌中切牙切缘到Pv线距离(U1E-Pv)、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到Pv线距离(U1A-Pv)、上颌中切牙唇倾度(U1-NA)、磨牙近中倾斜角度(U6-SN)、上唇突度(UL-EP)、下唇突度(LL-EP)、支抗磨牙伸长量(U6-PP)、下颌平面角(Mp-SN)、前下面高与全面高比值(ANS-Me/N-Me)、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离(6+6W),对同组同一指标矫治前以及上颌拔牙间隙关闭后测量值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之间同一指标测量值变化进行成组T检验分析。   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上颌间隙关闭后同一指标测量值比较:矢状方向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倾斜度(U6-SN)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指标,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点近中移动距离、上颌第一磨近中颊根尖点近中移动距离、上颌中切牙切缘内收量、上颌中切牙唇倾度(U1-NA)、上唇突度(UL-EP)、下唇突度(LL-EP)分别为1.73mm、2.15mm、-2.11mm、-4.06mm、-14.64°、-3.05mm、-3.8mm,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组治疗前、上颌间隙关闭后同一指标测量值比较:矢状方向上,上颌第一磨近中颊根尖点近中移动距离、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点近中移动距离、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倾斜角度(U6-SN)治疗前后变化分别为0.41mm、0.5mm、0.9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测量指标,上颌中切牙牙根尖点内收量、上颌中切牙切缘内收量、上中切牙唇倾度(U1-NA)、上唇突度(UL-EP)、下唇突度(LL-EP)分别为-3.17mm、-6.15mm、-20.94°、-4.35mm、-4.31mm,前后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垂直方向上及水平方向上,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之间治疗前、上颌拔牙间隙关闭后头影测量值变化量的比较:矢状方向上,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近中点近中移动距离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尖点近中移动距离分别为0.5m和0.41mm,对照组分别为2.15m和1.73mm,两组之间同一指标前后变化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上颌拔牙间隙关闭后上颌中切牙切缘内收量分别为6.15mm、4.06m,上颌中切牙唇倾度(U1-NA)分别减少20.94°、14.64°,上唇突度(UL-EP)分别减少4.35mm、3.05mm,两组之间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变化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上颌中切牙牙根内收量、磨牙近中倾斜角度(U6-SN)、下唇突度(LL-EP),两组之间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变化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两组之间同一指标治疗前后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微螺钉种植体联合横腭杆可以实现接近绝对支抗的临床效果。   2.腭中缝微螺钉种植体联合横腭杆支抗是正畸临床应用中一种稳定可靠、简单高效、创伤小的支抗设计。
其他文献
目的:北京奥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仿生沉积”的最新方法制成的以胶原为主体的胶原膜,克服了以往胶原膜强度不足、降解过快难题,使得这一材料具有成为新一代骨增量手术GBR膜
众所周知,癌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效果远远好于晚期。宫颈癌的筛查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那么,妇科三大癌症的另外两员大将——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有没有好的筛查办法早期发现呢?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的子宫内膜癌和雌激素相关,各年龄段女性均可见,但绝大多数发生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表现为没有规律的阴道出血,量可多可少,尤其是绝经后再次
目的: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年龄组的牙釉质、牙本质酸蚀后形态以及牙本质粘结界面的超微结构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按年龄收集样本
目的:   长期以来,骨组织缺损是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难题之一。在口腔临床中,有骨缺损、骨损伤、修复区骨量不足等问题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伴随着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医生一直
研究背景神经的构建在生理性牙周膜重建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持牙周膜的完整性以及牙周膜功能的行使具有一定意义。因此,牙周膜内神经的重建对于种植体周围生
目的:研究绝经期雌鼠舌尖部黏膜各部位的病理变化及舌黏膜细胞角蛋白(CK)的变化。以判断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舌黏膜厚度变化的相关性,为研究灼口症的病因分析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