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与文化适应—对一个韩国留学生的跨文化调查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yekne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文化适应一直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也可以说是民族学和人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核心领域。本文采用文化适应理论,通过对具体社会过程的考察与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引入在中国本土社会中对个体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却长期为人类学者所忽略的影响因素――社会网络;同时通过对一个身处社会文化环境变迁中的个体如何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来实现个人成长进行深入研究,来试图对自我中心网络中的人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虽然学术界认为社会网络对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国国内学术界对留学生的社会网络的研究却不多。本文要探讨的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对象是一位在本土文化环境中已经“成人”,即完成了社会化过程的韩国留学生XXL,在中国这个新的文化环境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是从个体层面上探讨留学生的适应问题和社会网络在这一适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本文采用了个案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以具体而微的经验研究为基础,对跨文化个体与社会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述。文献研究为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个案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日常交往的感性认识,半结构性访谈和深度访谈。 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这一部分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缘起,概括和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二部分,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为了理解跨文化中的文化适应问题,本文在整合各种文化适应分期假说的基础上,研究造成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的社会文化因素,由此导致的心理压力,揭示适应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把XXL在中国留学的文化适应过程划分为“文化接触阶段”、“文化冲击阶段”和“文化基本适应阶段”,描述她在这三个阶段的文化适应状况,分析她在中国这个新的文化环境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第三部分,留学生的个人社会网。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说基础上,把XXL的社会网络分为亲属圈、友情圈和义务圈三个层面,探讨这三个层面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她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第四部分,留学生的友情网。着重分析XXL友情网中韩国和中国单一文化圈朋友及双文化圈朋友在她适应过程中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阶段友情圈的关系规模、关系强弱及关系内容,指出不同文化圈朋友发挥着不同作用,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 第五部分,本文的结语。再次总结和阐明文章的核心思想,并指出本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以河州城为中心,城周围分东西南北四乡。现在的东乡族最初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东的地区,即现在的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是在元、明时期逐渐形
本文通过对云南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图书产业的实地调查,运用了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红河州图书产业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希望可以对当地民族地
学位
学位
众所周知,文化变迁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者普遍认为,文化的变迁可能由文化接触,文化传播,技术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演变等要素导致。本文在田野调查过程中所获得
东北亚区域正在迎接国际合作时代。无论是韩国、中国,还是日本、俄罗斯,东北亚地域内的国家都希望尽早形成东北亚地域国际合作体系。可是,东北亚地域扔残存着冷战结构遗产,阻碍着
土家族地区乡村疾病传统预防与处置的地方性知识相当丰富,这种地方性知识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深刻认识土家族的生存状态、认知体系与文化内涵。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