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植被覆盖时空演化的遥感监测及驱动机制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依托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由中缅双方于2017年提出。该区地理位置重要、战略地位突出、生态区位敏感,其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走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该区的研究甚少,且现有数据过于零星和残缺,在全球陆地生态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其植被覆盖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由此,本文以“走廊”沿线区域2000-2017年的植被覆盖为研究对象,以3S为核心技术,串联起基于空间位置、面向对象分类技术、空间分析以及气象学、统计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探究研究区植被覆盖时空格局、演化、波动、可持续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等特征;此外,进一步探究区内植被对自然、人类活动等各因子响应情况,深入剖析近18a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通过探究,构建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普适的研究方法体系及模型,以促进该领域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另一方面,建立研究区基础地理数据资料库,丰富其在植被覆盖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结论可为区域植被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在“走廊”建设背景下,为提升我国应对边境生态风险及地缘安全影响的能力提供重要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时间上:2000-2017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vegetation fractional cover,VFC)在年际和季际方面均在低态势的波动过程中呈现出增加趋势,并伴有以14a为主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月际变化方面呈现出“S”型增长趋势。18a VFC均值为0.6899,中高及高植被覆盖区合计占比达79.06%,植被覆盖整体良好,其空间分布具体表现为中部及南部低,其余各地均较高;年内方面,受旱季、雨季、凉季交替带来的水热变化影响,各季节植被覆盖度平均态表现为VFC 秋>VFC冬>VFC夏>VFC春。空间上:近18a植被覆盖变化以持续不变及改善趋势为主,合占96.18%;大部分区域表现出低波动变化特征。区内植被未来演化以同向特征为主,呈良性、恶性、不变以及不确定方向发展的区域分别占比35.31%、8.32%、36.07%、20.30%,植被发展前景良好,而针对恶性发展区域,应引起重视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植被保护政策。(2)面向对象的Cart决策树分类精度较高,可满足研究需求。分类结果显示,区内近18a来各地类在低态势过程中进行增减转化,其中林草地的增加与裸地的大面积减少,成为研究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地转移矩阵与宏观尺度下植被覆盖演化特征的研究结论一致。(3)区内同期的高程、坡度、气温、降水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HAILS,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of land surface)、城镇辐射距离等单因子均与VFC存在相关性。其中高程、坡度、人口密度等因子与植被覆盖的分布具有双向相关性,VFC在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上分别与气温和降水表现出滞后相关性与空间差异性;人类活动强度、城镇辐射距离与VFC分布分别表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显著正相关关系。(4)综合驱动机制研究显示:时间尺度方面,研究区在近18a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过程中,降水量因子对其影响最大,其次为气温,两者合计76.73%,人类活动因子贡献率占23.27%,受研究区人口密度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及区内严格的林业保护政策等因素影响,区内人类活动在近18a对植被覆盖造成的影响较小。空间尺度方面,影响VFC空间分布的各指标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高程、坡向、坡度、气温、人口密度、HAILS和降水量,其中,地形因子贡献率合计达到61.78%,成为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14.70%、4.64%,合计19.34%,与时间尺度驱动效应相比,由于区内整体水资源储备较丰富且调节能力强,致降水量对VFC的驱动力大幅减弱;人类活动因素中,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强度的贡献率合计18.88%,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剧等人类活动均会抑制区内植被的发展。
其他文献
大面积幕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导致擦窗机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必备设备。由于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兴起的较晚导致我国擦窗机设计和制造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经投入使用的
近年来,全球失序的讨论增多,东亚安全秩序的不确定成为其重塑过程中的突出特点。本文以东亚安全秩序为研究对象,试图增进对国际秩序及其演变过程的理解。本文假定文明理念是
2018年俄罗斯GDP总额达到1.646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30%。近年来俄中贸易往来十分密切,2007年俄中两国的贸易总额为481.6亿美元,2010年两国贸易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这一年贸易总额达到了596.47亿美元,增长率为53.74%,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俄中贸易进一步发展,2017年俄中贸易交易额达到至840.71亿美元,占同年俄罗斯GDP的5.33%;2018
在经济新常态下,俄中两国自然资源与生产要素禀赋互补优势以及地理位置优势,使得中俄两国贸易关系逐渐深化。尤其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后,俄中经济走廊逐渐实现对接,使得俄中两国贸易合作赢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合作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俄中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也难免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促进俄中两国贸易关系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基于对中俄两国贸易发展现状与历程的分析,针对中俄贸易发展问题与影响因
玉米“一埯多株”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是一项集“优种选育、植物疫苗接种、种植模式、生物有机液肥使用、植株化控”于一体的实用专利技术。它的创新点:一是解决了玉米在超高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战略方针,改革针对国内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供需错位现象,提出从供给一端出发来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各个行业都应当积极落实改革的措施以实现转型升级,纺织行业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更应当将改革作为发展的新起点,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发展的全面优化,绘制纺织工业新蓝图。纺织工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砥砺奋进,是
时下,从网络世界到现实生活,从社会名流到普通民众,恶搞近乎时尚潮流而受到推崇和传播。表面上振振有词、有趣好玩,干的却是诋毁英雄、歪曲历史的罪恶勾当,欺骗的是人民群众的民族
报纸
企业不断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和市场波动的冲击,风险逐渐复杂、多样化,风险管控成为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关键。企业应当秉承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结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三种有力手段,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维度的风险管控体系。同时,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深入发展,决定了风险管控工作必须在大数据的环境下进行,也必须有效利用、管理大数据资源和技术。而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证明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