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及与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11月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入院患者中符合应激性高血压诊断标准者纳入研究课题,共121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监测入院10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分析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分别在入院时、入院第10天及发病后30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量表)和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按照入院时NIHSS量表评分分为低评分组(≤6分)、中评分组(7~14分)、高评分组(≥15分),通过3组患者入院3天内平均收缩压(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MSBP)及平均舒张压(Mean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MDBP)的下降幅度比较,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按照入院时BI评分分为轻度功能障碍组(>60分)、中度功能障碍组(60~41分)、重度功能障碍组(≤40分),通过3组患者入院3天内MSBP及MDBP下降幅度比较,分析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按照入院3天内MSBP下降率分为下降率低组(5~10%)、中组(10~15%)和高组(≥15%),同时按照入院3天内MDBP下降率分为下降率低组(5~10%)、中组(10~15%)和高组(≥15%),分别分析三组患者MSBP和MDBP下降率与30天NIHSS好转率和BI评分的关系。[结果]1.对121例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压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入院时MSBP和MDBP分别与入院12h、第1天至第10天血压比较均有差异(P<0.01),入院第8天MSBP和MDBP分别与第9、10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按入院时NIHSS评分分组的三组患者,高评分组患者入院时MSBP及MDBP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高评分组患者入院3天内MSBP下降幅度大于其他两组患者,中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患者比较无差异;各组患者入院3天内MDBP下降幅度均无差异。3.按入院时BI评分分组的三组患者,重度功能障碍组患者入院时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重度功能障碍组患者入院3天内MSBP下降幅度大于轻度功能障碍组患者,中度功能障碍患者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无差异;各组患者入院3天内MDBP下降幅度均无差异。4.按入院3天内平均收缩压下降率分组的三组患者,入院第10天NIHSS好转率无差异;MSBP下降率高组(≥15%)发病后30天NIHSS好转率低于低组(5~10%),中组(10~15%)与其他两组均无差异;MSBP下降率高组(≥15%)患者入院第10天及发病后30天BI评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低组(5~10%)和中组(10~15%)患者入院第10天及发病后30天BI评分无差异。按入院3天内平均舒张压下降率分组的三组患者,入院第10天及发病后30天NIHSS好转率及BI评分均无差异。[结论]1.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伴应激性高血压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呈升高趋势,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入院后血压开始逐渐下降,多在入院后3天内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最大,入院后第8天血压逐渐趋于平稳。2.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入院时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入院3天内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均大于轻度和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患者;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入院3天内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相关。3.重度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组患者入院时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组,入院3天内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轻度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患者;未发现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程度与入院3天内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相关。4.入院3天内平均收缩压下降率超过15%组的患者30天预后较差;未发现入院3天内平均舒张压下降率与30天预后相关。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应严密动态监测血压变化,谨慎降压,推荐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