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伴随着人类发展而长期存在。战胜贫困成为人类长期为之奋斗的主题和追求,是世界各个国家在推进本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关系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也决定了必须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为了消除贫困、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领导人民开展反贫困斗争。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有计划大规模的推动减贫工作,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也是宁夏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最为集中区域,多年来,为彻底解决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党和政府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帮扶,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合作模式”。闽宁扶贫协作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亲自开创、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贫困治理重大战略和创新实践。在闽宁对口帮扶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出席闽宁协作联席会议,倡导两省区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五项机制,提出闽宁两省区“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指导原则,并明确了具体工作举措。二十多年来,闽宁两省区坚定不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与要求,聚焦脱贫攻坚,加强长期协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的“闽宁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共同发展、东部扶西部共同繁荣、多数帮少数共同进步、外力促内力共同奋斗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探索出了摆脱贫困、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目前关于闽宁合作相关宣传较多,深入开展研究的较少,本文通过走访调研,从历史的视角,在考察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状况的基础上,对闽宁合作模式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分析,系统梳理总结了这一东西扶贫协作典范模式的发展过程、理论基础、基本经验等,试图探究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如何推进闽宁合作持续发展并给出相适应的政策建议。文章共分为六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方法,并对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了相关论述;第一章对宁夏西海固地区农村贫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贫困概念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学术史相关研究,对贫困的类型与表现、贫困的成因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梳理西海固地区贫困状况及其生成原因。第二章对东西扶贫协作典范“闽宁合作模式”进行考察,分析闽宁合作模式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第三章探析闽宁合作模式的主要举措及实践成效。第四章探析闽宁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和重要启示,第五章探讨后扶贫时代闽宁合作模式持续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第六章给出后扶贫时代闽宁合作模式实现新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着眼于绝对贫困治理和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采用历史学、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闽宁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究,归纳分析了闽宁合作模式的代表性举措,又对共同富裕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闽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索,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研究的前瞻性,又具有较强的政策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得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结论:一是指出恶劣的生态自然环境、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增长过快、生产方式粗放、信息闭塞与文化落后是造成西海固地区深度贫困的原因;二是闽宁合作模式的主要措施是吊庄移民、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务工帮扶;三是闽宁合作模式的基本经验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闽宁合作模式成功的根本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扶贫减贫的根本动力,形成以产业扶贫为核心的综合式精准扶贫,坚定不移走物质扶贫、精神扶贫、生态扶贫并重的道路;四是闽宁合作模式的重要启示是坚持顶层设计指引贫困治理路径,坚持初心使命明确扶贫脱贫靶向,坚持群众路线汇聚社会帮扶合力,坚持党对贫困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五是在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推动闽宁合作要取得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规模质量不高、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扶贫等方面问题,在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指导下,闽宁合作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通过健全协作管理体制机制,发挥经济、技术、制度、资源、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优化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加快闽宁合作扶贫产业转型升级等来提升产业造血功能;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健全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引导多种力量协同参与教育扶贫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