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民族儿童斜视、弱视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云南省芒市和漾濞两个地区作为调查地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对当地多所小学儿童进行斜视、弱视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现场调查的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问卷中包含了基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斜视和弱视疾病史及相关眼病诊疗史。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位、眼球运动、立体视、屈光、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收集、整理调查问卷和眼科检查的信息,计算斜视和弱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民族患病率差异,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9263名儿童参与了调查,其中汉族4347人、彝族3352人、傣族799人、白族765人。共有327名儿童确诊为斜视(患病率3.53%),其中汉族3.29%、彝族4.12%、傣族2.25%、白族3.66%,不同民族之间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46)。按年龄分组研究发现,6-8岁、9-11岁,12-14岁的患病率分别为2.47%、3.69%和4.96%,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递增(P<0.001)。斜视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93)。113名儿童确诊为弱视,患病率为1.43%,不同民族儿童弱视的患病率分别为汉族1.66%、彝族1.04%、傣族2.00%、白族1.18%,不同民族儿童弱视的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62)。弱视的患病率在不同性别或年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92/0.704)。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弱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云南地区儿童斜视和弱视的患病率分别为3.53%和1.43%。斜视的患病率傣族最低,彝族最高,汉族和白族儿童相近,并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弱视的患病率彝族最低,傣族最高,但不同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弱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