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当随时代——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课程改革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CommunicationDesign),目前在我国尚未普及,仍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名词,而在国际上,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流行,这门学科本身所包涵的实用性、高功能性,内容的广泛化等因素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社会各行业中最热门的专业。目前,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当今人类获取、传递、再生和利用信息的手段,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不断促进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对传统设计艺术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环境的影响,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继续建设和改革成为必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信息技术给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带来的影响,从而引发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当今世界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较快的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的改革经验为例进行分析,并对照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分析信息技术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带来的影响以及研究该学科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环境和系统,同时也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内容以及传统的设计模式。因此,国内外的艺术设计教育界都已认识到了必须对应市场的需要,改革设计教育的内容,改变教学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培育具有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的紧迫性。 第二部分:从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的个案入手分析主题。为了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超越以往以三大构成为主的设计教学体系,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学部研究并重新建构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一以平面为中心的“书写空间设计”;与时间、运动、界面相关的“信息设计”;以三维空间、环境为中心的“环境设计”为其三大支柱,基本上将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到的相关范围和领域都归纳出来了。 第三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归纳、推导出我国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融合多元文化、以及在多种视觉表现元素、多种关系中提炼与升华出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向中进行。
其他文献
期刊
建筑设计与产品设计具有反映和创造人们生活方式的共同本质,这使两者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同时科技的不断发展又为双方的互动创造了必要条件;而建筑师与产品设计师的双重身份则充当了这种互动的催化剂。建筑设计与产品设计交织着从20世纪迈入了21世纪,从相互影响走向相互融合,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并滋生出新的空间、形体与表皮的存在方式。本文立足于梳理20世纪建筑设计与产品设计的互动历程,展望21世纪两者共同的发展
本文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从整个农村戏剧在八十年代后发展和演变的宏观角度,结合八十年代后的长丰、寿县的农村戏剧实践,经过大量地实地田野调查,深入探讨和研究了在现
介绍了谐波产生的原因,采用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减少回路阻扰,切断谐波传输路径及开发使用无谐波污染的绿色变频器等方法,达到抑制电网污染,提高电源质量的目的.
本文在对于亚文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嬉皮士反文化为例,对于嬉皮士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嬉皮士的着装风格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通过对嬉皮士服装演变轨迹的研究,探讨嬉皮士文化是
期刊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状态下,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在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这一思想在中国艺术家头脑中根深蒂固。美术界也一直就有走"中西结合"之路,当代艺术家同样感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