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它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需行激光后囊切开术或再次手术,但同时也增加了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继发性青光眼及人工晶状体激光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性。目前认为,术中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移行、纤维化是引起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对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以及提高白内障的术后疗效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NO-Fluvastatin对多种细胞的增生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将研究NO-Fluvastat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第二、三代传代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做NO-Fluvastatin的药物作用试验。实验分组为:NO-Fluvastatin剂量组(1umol/L、5umol/L、20umol/L、30umol/L、40umol/L),阴性对照组(培养液),溶剂对照组(含2DMSO的培养液)。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NO-Fluvastat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NO-Fluvastat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测定NO-Fluvastat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mRNA和P21waf1mRNA的影响。 结果:MTT显示NO-Fluvastatin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时间(24h、48h、72h)和剂量(1umol/L、5umol/L、20umol/L)依赖关系。1umol/L、5umol/L、20umol/L的NO-Fluvastatin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72小时后,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6.93%、73.84%和96.44%。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NO-Fluvastatin可阻滞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20umol/L的NO-Fluvastatin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48小时后,G0/G1期和S期的细胞分别为80.75%±1.65%和10.97%±0.24%,与对照组的G0/G1期和S期的细胞(52.23%±1.02%和34.75%±0.7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发现NO-Fluvastatin可以抑制CyclinEmRNA的表达,促进P21waf1mRNA的表达。20umol/L的NO-Fluvastatin处理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48小时后,CyclinEmRNA and P21waf1mRNA的表达分别为0.083±0.006和0.329±0.061,与对照组相比(0.267±0.025和0.111±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O-Fluvastatin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并且表现为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能够表达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EmRNA和P21waf1mRNA;NO-Fluvastatin能够抑制CyclinEmRNA的表达,促进P21waf1mRNA的表达。表明NO-Fluvastatin可以通过抑制CyclinEmRNA的表达,促进P21waf1mRNA的表达,使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提示NO-Fluvastatin在临床上具有潜在的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