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耳后乳突区骨膜下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坦型及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疗效,为突聋治疗过程中激素的给药途径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部住院的突聋患者,年龄在18~65周岁,入院前未做相关的治疗,听力曲线为平坦型或全聋型患者。这两组类型的患者每组内分为2个亚组:全身激素治疗组(地塞米松10mg)和乳突区骨膜下注射组(甲强龙40mg+利多卡因注射液0.2ml),两组除了激素给药途径不同,剩余药物均相同。疗程直到听力痊愈(2w内)或15d。使用SPSS 22.0软件对两个亚组的治疗效果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条件,共收集突发性聋患者108例,按听力曲线分型,分为:平坦型61例,全聋型47例。平坦型中:全身激素组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23±12.76)岁,男性16例(53.3%),女性14例(46.7%),左耳15例(50%),右耳15例(50%),痊愈10例(33.3%),显效5例(16.7%),有效7例(23.3%),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22例(73.3%)。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激素组(耳后注射组)31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46.16±12.15)岁,其中男性15例(48.4%),女性16例(51.6%),左耳14例(45.16%),右耳17例(54.84%),痊愈9例(29.0%),显效4例(12.9%),有效7例(22.6%),无效11例(35.5%),总有效率20例(64.5%)。两个亚组间性别、年龄、患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个亚组间总有效率(2c=0.553,P=0.457>0.05)、疗效(P=0.495>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聋型中:全身激素组22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46.77±12.87)岁,男性13例(59.1%),女性9例(40.9%),左耳9例(40.9%),右耳13例(59.1%),痊愈3例(13.6%),显效8例(36.4%),有效5例(22.7%),无效6例(27.3%),总有效率16例(72.7%);耳后注射组25例:年龄为20~64岁,平均(46.8±11.36)岁,男性11例(44%),女性14例(56%),左耳11例(44%),右耳14例(56%),痊愈3例(12.0%),显效8例(32.0%),有效6例(24.0%),无效8例(32.0%),总有效率17例(68.0%)。两个亚组间性别、年龄、患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个亚组间总有效率(2c=0.125,P=0.724>0.05)、疗效(P=0.681>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平坦型或者全聋型患者,耳后乳突区骨膜下局部注射与全身给予激素疗效无差别,考虑到全身给予激素副作用大,建议优先采取耳后乳突区骨膜下注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