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象尽意,寓意于花——《聊斋志异》中“花”的艺术世界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l_roo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又“诸法具备,无妙不臻”。   花是《聊斋志异》中重要的意象之一,在小说中掩映生姿,时有可见。小说中那些仙妖狐魅,蒲松龄赋予了她们花一般的容貌,更赋予了她们花一般的心灵。其中的许多女子,其名字就是一朵朵花,她们的名字,对推进、深化情节起着重要作用。蒲松龄还以花为道具,借花突出人物和寄情于花,创造出了许多精彩的细节。花还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蒲松龄笔下的环境中的花,比拟着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象征着人物的命运,也象征着蒲松龄心目中的理想世界。五则花妖小说,则是蒲松龄性格和精神的外化。   本文就花在《聊斋志异》中呈现的可见形式,分人物、情节、细节、环境、作者五章分别论述之。从五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花在《聊斋志异》中的价值和意义:蒲松龄非常钟爱花这一意象,他是在写花,也是在写他自己,花是他本质的对象化。他以他高洁的灵魂和他对美的追求,在对花的描写叙述中,在对花的生命观照中,创造出了异彩纷呈的花,其中莲花最引人注目。凡涉笔到花,就是涉笔到美的世界,这一世界是《聊斋志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心中无花的蒲松龄,不成其为伟大小说家蒲松龄;没有花的世界的《聊斋志异》,也会不成其为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黄金时期,这十年的艺术成果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单从创作数量来看,老舍终其一生创作的近八十多部作品中(相声、鼓词等通俗的民
何其芳的创作是多元化的,除了广为人知的诗歌、散文、评论之外,他为数不多的小说也值得关注。他的小说极富抒情性,并与其诗歌、散文作品有着明显的互文性,文体界限被打通,具有何其
米歇尔·福柯的作者观,在一定意义上既是其关于“人死了”的主体秘密的美学发现——对传统主体论进行美学解构,也是对传统作者观念的彻底解构,更是一种导向自我书写的美学表述。
休谟,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之一,是经验主义美学的完成者。他的经验主义美学,尤其是情感主义美学,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欧的经验主义和情感美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术界关于休谟美
许多人有“发热恐怖症”,家长往往怕儿童烧出什么毛病来,不时地给孩子服退烧药。但结果是,即使孩子的体温暂时降了下来,一会儿也会再度上升。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感染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烧很高,有的人即使严重感染了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  及时用退烧药有助对抗疾
泰华新文学从兴起迄今有着将近90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一波三折,在几度的起落之间,泰华文学顽强地生存着,并呈现出独有的文学特征。而对泰华文学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尚在发展中的泰华
20世纪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火、苦难与抗争的历史,为了彻底改变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对流中的弱势,中国人民进行过艰难的探索和斗争,救亡和启蒙始终是历史地两大支点。由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