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环境中的H.264/AVC差错控制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实现和IP网络的迅速发展,视频通信正逐步成为通信的的主要业务,因此对视频流的压缩和传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264/AVC是国际电联ITU-T和ISO/MPEG的联合视频小组JVT在先进视频编码基础上建立的最新国际标准,它具有高效的视频压缩效率、友好的网络接口、鲁棒的视频传输和控制机制以及适合于不同网络的传输协议,可适应高图象质量和低码率应用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压缩的视频编码容易受到误码的影响,特别是采用高压缩率的预测编码,会导致误码在时空上的累积。H.264/AVC采用了多种匹配模式的帧内预测,基于多参考帧的高精度帧间预测和统一的可变长编码,使得视频通信的抗误码研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本文在对H.264/AVC视频压缩标准进行深入分析后,着重研究无线移动环境下H.264/AVC传输的差错控制方法,旨在从编码端,信道或解码端寻求有效的联合抗误码算法。 无线信道或移动信道中,多径传播会导致突发误码。视频抗误码可以在视频编码、传输、解码恢复的不通环节采用相应的抗误码措施,以及多个环节综合的抗误码技术。本文在分析H.264视频编码算法和抗误码措施的基础上,对不同重要级别的语法元素的采用不均等信道编码保护,以提高无线环境下视频传输的鲁棒性。 仅仅基于解码器的误码掩盖的方法不会增加传输的比特率,特别适合于低码率实时无线视频通信,它是对已发生错误的一种弥补,是一类比较独立的、对改进误码图像的观赏质量有很大作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本文在分析H.264/AVC现有的误码掩盖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均值的多参帧时域误码掩盖方法,进一步提高了H.264/AVC解码器的纠错性能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332030)的资助。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形自同构的频域半脆弱水印算法。在该算法中提出结合版权标识与视频本身特征来生成认证信息,该认证信息对于视频(图像)压缩编码处理具有相当强的稳健性,而对恶意
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远程容灾方案进行深入分析之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的远程容灾复制方案。它的基本思想十分简单:定期地扫描数据,以寻找新的或被更新的数据,并把它
本文立足于文本文件的修复,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数据恢复技术的内容修复技术,强调文件内容层面的可用性维护。首先,将从文件格式的研究以及文件修复的共性谈起,阐述传统的数据恢复
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中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结点。网络中的结点不仅具有普通移动终端所需的功能,而且具有报文转发能力,任意结点间的路由过程是多跳的(
本文主要从软件仿真和硬件评估两方面研究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OFDM-CDMA的同步策略。 在论文中首先论述了OFDM-CDMA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一套OFDM-CDMA通信系统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