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n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委托人的要求创作的作品,如何确定该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制度。我国《著作权法》建立了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但立法上存在的模糊性导致学界上一直争论不断,也给司法上的适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以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研究为学位论文选题,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进行论述,通过总结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的学界之争,梳理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司法实践,在考察域外典型国家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的基础上,为完善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提出点滴建议,以期为《著作权法》的修订贡献自己绵薄之力。全文除引言、结语外,主要分五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辨析委托作品的概念。首先结合学者对委托作品的定义进行分析,归纳出委托作品的特征,从而对委托作品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委托作品与职务作品、合作作品之间的异同,以加深对委托作品内涵的理解,为研究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打下基础。第二部分总结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学界之争。当前学界对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研究上的争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即对约定归属的属性、约定归属的范围、约定归属的合同形式展开争论。具体而言,约定归属属性的争论点在于委托人取得委托作品著作权的方式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本文认为应是继受取得。约定归属范围争论的着眼点在于委托作品著作人身权可否约定归属,对此存在归属范围有限说和归属范围无限说。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应坚持归属范围有限说,即著作人身权中署名权不可通过合同约定其归属。在约定归属合同形式存在合同形式要式说和合同形式法定说之争,本文坚持合同形式法定说。第三部分梳理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司法实践。首先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的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纠纷案例进行说明。然后通过量化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对审判实务中存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论述,主要针对“明确约定归属”、“约定归属范围”以及“合同形式”的审判认定展开,并归纳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在司法实践中的特点。第四部分考察域外典型国家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本文选取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四个典型国家,对四国的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进行考察。基于对委托双方利益侧重不同,四国体现出三种立法模式:即侧重保护委托人利益(英国)、侧重保护受托人利益(法国、德国)以及兼顾委托双方利益(美国)的立法模式。四国制度虽然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归属的约定应采取书面形式,财产权的归属可通过约定归属等共同性,这为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完善提供了思路。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我国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的建议。根据学理研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域外立法经验,本文认为完善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制度时应坚持契约自由原则、创作者为原始权利人、利益平衡和激励创作四个原则;《著作权法》第17条关于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规定的完善上,要明确著作人身权可约定归属范围、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合同的形式,并试图提炼出该条文的修改建议稿。
其他文献
测振传感器的形式多种多样,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约占测振传感器的8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能、冶炼、航空航天、化工等许多领域都急需高温用测振传感器,尤其是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对高温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有更大的需求,而剪切式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和频响都很高,剪切式的敏感元件有效地隔离了基座应变,感受到的来自基座的干扰信号较小,测试精度更高,而且横向灵敏度比压缩式传感器小得多,更加适用于军工应用。但国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微波遥感成像雷达,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等优点。SAR图像是合成孔径雷达的主要产物,其中散落着大量具有乘性特性的
综述了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的必要性、研究现状及超低温保存方法和研究进展等方面,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压力与日俱增,对药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带动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医药行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从药品的研发、制造、流通、销售到各种医疗卫生服务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其中流通领域正是连接药品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环节,也是出现问题较为严重的环节。由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一直以来的准入标准和退出成本较低,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市场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取向硅钢作为一种低铁损、高磁感的软磁合金,主要应用于制造变压器、电磁继电器等电磁设备的铁芯。取向硅钢中主要有MnS、AlN和Cu_2S三种抑制剂,在热轧前的高温加热过程中固溶,随后在热轧过程中以细小弥散状析出。传统方法生产取向硅钢的高温加热温度一般为13501400℃,温度高,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降低取向硅钢板坯加热温度、实现低能耗和环保成为近几年取向硅钢研究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
在对国、内外混砂设备的控制特性进行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混砂设备的液位控制系统对象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以模糊PID的复合控
变电站及配电网的规划是本溪桥北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整体规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园区的电力专项规划是保证园区建设的基础工作。电网规划旨在更好的满足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