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明善与《农桑撮要》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明善乃元畏吾儿人,生于高昌回鹘,后随家迁居汉地,渐染华俗,遂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字明善。其虽生于畏吾儿家庭,然自小即受到较好的汉文化教育。后因父任荫元廷必阇赤,授江西行省狱讼理问,继而历官安丰路(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太平路(治当涂,今安徽当涂县)、池州路(治贵池,今安徽贵池市)、衢州路(治西安,今浙江衢州市)、桂阳路(治平阳,今湖南桂阳县)、靖州(治永平,今湖南靖县)六地,即所谓“连领六郡,五为监,一为守”。他一生为政勤勉,施政有方,深得民众爱戴,是元朝一位优秀的地方官员。鲁明善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地方官,还是一位著名的畏吾儿农学家。他所撰写的月令体农书《农桑撮要》是元代三部重要农书之一(另外两部,一部为官修的《农桑辑要》,另一部乃王祯所撰的《农书》)。此书内容浅显易懂,体例简洁明了,历来深受农民喜爱,流传至今。本文运用历史学、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系统考述了鲁明善的家世、生平,探讨了《农桑撮要》的成书背景、内容、编写体例、版本流传等问题,全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在现有资料基础上,结合一些方志资料及元人文集记载对鲁明善的家世进行研究,重点补充了其子鲁元起的相关情况;另外,根据虞集《靖州路达鲁花赤鲁公神道碑》及成功允《太平路鲁总管德政碑》等相关记载,对鲁明善的生平经历作了梳理和考订,在此基础上对其生卒年作了大致推断。第二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论述了《农桑撮要》书名的变化情况,对书名进行考订,梳理此书的版本源流且对一些版本进行了考订。第三章,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及现实因素三方面分析了此书的成书背景,并将此书内容与元代其他两部主要农书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此书的体例及其所体现的农学思想。
其他文献
“党化教育”是执政党通过教育把党派意志强加于整个社会的过程。“党化教育”的出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自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
周亮工生活于明清之际,既是一个著作丰富的诗人、学者,又是一位颇有政绩的官僚。本文通过研究周亮工的生平,体现出他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对周亮工的交游活动,进行了考察,特别
自秦汉漕运兴起后,历代封建王朝为确保漕运的正常运转,都组建了相应规模的运输队伍。直至明代才出现了独立而完备的漕运组织——漕军,成为维系明清两朝京都命运的重要运输力
强调或突出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是以往台湾史和两岸关系史研究中最基本的学术取向;受其影响,两岸之间的管辖关系,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台湾的管辖形式,或多或少被忽略。事实
学位
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是一种合法地垄断着暴力并借此管理一个社会之事务的权威性组织。政府几乎可以被视为国家的同义词,在很大程度上,政治学和政治思想史上的国家理论就是政府理论。政府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诞生是人类文明摆脱野蛮和蒙昧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时期的政府都体现了当时人类所达到的文明水平。人类政治发展是一个内容宏阔、景象壮观的历史洪流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催化裂化分馏塔多目标优化问题,本文根据熊俊文等所建催化裂化分馏塔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采用自适应粒子群法作为优化手段.在传统粒子群算法中,由
本文对日本战后保守政治体制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按照时间顺序对战后日本保守政治体制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并明确了日本保守政治体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