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城油田文51块精细油藏描述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濮城油田文51块油藏为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依据基准面变化中的过程—沉积响应,分析沉积过程中沉积物体积分配及其相伴生的相分异,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建立起储层精细地层格架,在基准面旋回格架内,建立了储层非均质性及原始油气分布与基准面旋回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在基准面旋回格架内油气动用特征和剩余油的分布。据此思路,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在岩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依据沉积现象,通过水动力分析,确定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沙二下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在陆上浅水湖泊中发育的大型三角洲沉积,三角洲沉积推进快,因而形成各种快速堆积的特征;从沉积序列看,砂岩以正粒序正旋回为特征,不具备常规三角洲的反粒序特点,为湖浸式三角洲。进行了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储集砂体主要为水道砂体,其次为前缘砂体和远砂砂体。2、通过基准面旋回分析,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岩心中识别出四级基准面旋回,分别命名为超短期旋回、短期旋回、中期旋回和长期旋回。本研究层段共划分长期旋回1个、中期旋回8个和短期旋回50个(超短期旋回规模太小,仅能在岩心上识别)。3、建立物性解释模型,分析储层非均质性,为储层开发动用状况分析提供了直接依据。岩电关系分析表明,孔隙度与声波时差成正相关关系,与自然伽玛呈负相关关系,而渗透率与孔隙度具有较好的指数关系,据此建立了解释模型,在测井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测井解释,较准确地反映了井点处的物性特征。在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通过对层间、层内、平面及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其层间非均质性强。4、开发响应与油气分布研究为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原始油气分布受控于基准面旋回的位置。高储量和高储量丰度的砂体多位于基准面较低位置处,而低储量和低储量丰度的砂体则常与基准面高位相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