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尾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活性剂种类多、性能各异,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探索具有新型结构和性能的表面活性剂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合成了两类新型双尾链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关系,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合成了阴离子双尾表面活性剂和两性孪连表面活性剂(Cm-C12),其中高碳数的两性孪连表面活性剂C16-C12为首次合成,并优化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反应时间。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确认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2、研究了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与直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比较,发现双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和较小的单链分子占有面积;两性孪连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分子占有面积,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对应常规阳离子、阴离子或两性单链表面活性剂小2~4个数量级,比阳离子孪连表面活性剂低2个数量级。 3、本论文首次研究了pH、NaCl对烷烃—两性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活性的影响,实验发现NaCl可以降低分子在界面上的占有面积,降低临界胶束浓度60~70%,在合适的活性剂浓度和盐度时C10-C12与烷烃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溶液性质研究表明,在合适的NaCl浓度范围内,高碳数的支链醇硫酸钠(GC16S和GC20S)能与烷烃产生超低界面张力。 4、详细研究了孪连两性表面活性剂与不同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及协合效应,结果表明加入电解质可以促进胶束形成、降低界面张力的协合作用。 5、对双尾表面活性剂胶团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用热力学理论解释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以及尾链碳数对胶团聚集形态的影响;用荧光法以及激光散射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胶团的微极性和聚集数。 通过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以及性能研究和胶团理论研究,加深了对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认识以及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钻井、完井、井下作业以及采油和注水生产过程中,由于滤液侵入、颗粒运移、机械杂质沉淀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地层近井地带的污染和堵塞,使地层渗透率降低,产油量和注水量下降
我国常规石油资源有限,稠油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目前稠油开采主要以热力采油法为主,开发方式单一,基本上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且蒸汽吞吐油藏大多数已吞吐7—8轮次,甚至更高。蒸汽
歧南9X-1断块于2002年发现于河北省黄骅市境内,是一个面积小而丰度高的砂岩油藏。该油田平均孔隙度为20%,平均渗透率为379×10-3um2,含油面积为0.6m2,探明地质储量128×104t。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等新教育模式.2019年6月,笔者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
期刊
根据疏松砂岩油藏普遍出砂的生产实际,本文对疏松砂岩油藏脱砂压裂技术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对其基本原理、适用地层性质及技术要求等进行了探讨。脱砂压裂技术与常规压裂技术不同
参考文献[1]潘钟祥.石油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65~108[2]李兴国.陆相储层沉积微相与微型构造.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192~213[3]赵澄林,张善文,袁静等.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
截齿是采煤机用来破岩落煤的刀具,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剪切应力、压应力、冲击载荷以及温升的交变作用,工作环境恶劣易产生失效。截齿材料成分及其含量对截齿的使用性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简称掘进机或TBM,自美国罗宾斯公司于1952年生产了第一台刀盘直径为8m可以投入实地施工的掘进机以来,至今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了。现如今,随着世界交通的迅猛
实践表明,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建井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也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工具。国内随钻扩眼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