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2018—2019年间国内重大赛事中成绩在2.20m—2.24m区间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关键运动技术特征和相关技术指标。通过与世界级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2.27m以上跳次的关键运动技术参数做对比,探究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关键技术特征,找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现阶段存在的技术层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为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及其教练员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数据,为从事背越式跳高技术研究,跳高项目教学和专项训练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2018年—2019年间国内重大赛事中跳过2.20m—2.24m成绩的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现场拍摄法、视频图像解析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特征。采用运动现场拍摄法和视频图像解析法,对2018-2019年间7场赛事中成绩在2.20m—2.24m区间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视频进行视频图像解析,人体模型采用松井秀治的人体模式进行计算处理,数据平滑频率为6Hz。采用SPSS23.0对相关技术参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大值、最小值、百分比、均值±标准差进行研究对象的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U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和ANOVA分析用来比较和检验组间差异,统计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研究内容以2018-2019年间国内部分重大田径赛事男子跳高比赛中,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助跑阶段,起跳阶段和腾空过杆阶段表现出来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参数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果(1)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的步长分别为2.14±0.10m和2.01±0.08m,步长差值为0.13±0.12m;倒2步步长/身高的比值为110.57±3.71%,倒1步步长/身高的比值为110.57±3.71%。(2)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倒2步的步速为7.53±0.16m/s,倒1步的步速为7.32±0.24m/s,最后2步的平均速度为7.43±0.19m/s。(3)我国现役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水平速度损失率为2.79±1.83%,助跑速度转化率为63.38±2.79%。(4)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着地时身体质心高度H1的值为0.91±0.03m,H1与身高的比值为47.17±0.73%;起跳离地时身体质心高度H2的值为1.30±0.06m,H2与身高的比值为67.42±1.63%。(5)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为7.24±0.24m/s,垂直速度为-0.07±0.22m/s;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为4.27±0.28m/s,垂直速度为4.59±0.20m/s;起跳阶段垂直速度的转化率为64.34±4.70%。(6)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腾起初速度为6.27±0.25m/s,腾起角度为47.06±2.28o。(7)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着地时身体的后倾角度为20.09±1.69o;起跳离地时躯干的侧倾角度为5.34±2.21o;身体质心投影点距起跳脚脚尖的距离为0.06±0.02m。(8)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腾起时身体质心最高点H3的值为2.24±0.02m,H3与横杆的垂直距离为0.02±0.20m;腾起阶段的质心位移距离为1.85±0.17m。研究结论(1)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的步长模式符合当前世界男子跳高助跑特点,呈“大-小”步长模式。(2)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的步速较低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助跑关键阶段的速度能力较弱。(3)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损失率低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助跑速度转化率高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助跑节奏稳定性和水平速度利用能力强。(4)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离地时的垂直速度明显低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而跳高成绩与起跳离地时的垂直速度呈正相关r=0.620(P(27)0.01),垂直弹跳和起跳爆发力需要提高。(5)腾起初速度与腾起角度合理匹配才能产生适宜的起跳条件,我国现役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均低于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呈负相关r=-0.562(P(27)0.01)。(6)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腾起时身体质心最大高度H3的值低于国外选手,但对H3的利用更好,过杆更经济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