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累及上颌骨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可行性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对于口腔上颌鳞癌累及上颌骨的病例行传统的根治性切除和改良后的功能性切除两种手术处理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收集口腔鳞癌累及上颌骨患者的病理标本制作连续大切片,通过三维重建技术重建肿瘤在颌骨内的形态,观察分析口腔鳞癌侵犯上颌骨的方式。材料和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20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上颌鳞癌病变侵入上颌窦但未累及眶底的病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3例,其中12例行上颌骨全部切除术,记为上颌骨根治性切除组(Radical Maxillectomy,RM);21例于肿瘤周界1-1.5cm范围的正常组织内切除肿瘤,记为上颌骨功能性切除组(Conservative Maxillectomy,CM)。采用Stata 13.0统计软件对接受2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DSS)进行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无病生存期(D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计算,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DFS和DSS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收集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累及上颌骨患者的病理标本,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后制作连续大切片,行HE染色,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肿瘤病理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分析口腔鳞癌侵犯上颌骨的方式。结果:上颌骨功能性切除组(CM)3年DFS为78.39%,上颌骨根治性切除组(RM)3年DFS为57.14%,2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42);上颌骨功能性切除组(CM)的5年DFS为48.99%,上颌骨根治性切除组(RM)的5年DFS为44.44%,2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42)。上颌骨功能性切除组(CM)3年DSS为84.00%,上颌骨根治性切除组(RM)为57.14%,2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96);上颌骨功能性切除组(CM)5年DSS为58.15%,上颌骨根治性切除组(RM)为57.14%,2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96)。利用3D-DOCTOR 4.0软件对临床病理标本的连续大切片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发现口腔鳞癌在上颌骨内的侵犯过程是渐进的,肿瘤突破上颌窦底后在上颌窦内呈膨胀性生长,远端窦内黏膜未见肿瘤跳跃性转移。结论:基于本研究有限的研究对象,对侵入上颌窦但未累及眶底的病例施行上颌骨功能性切除(在肿瘤周界1-1.5cm范围的正常组织内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在声带白斑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声带白斑癌变的关系,以期为声带白斑的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IL-10、TGF-β1及i NOS在10例鳞状上皮单纯性增生、10例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10例鳞状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
目的:探讨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及难治性青光眼(refractory glaucoma,R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两种不同类型青光眼术后降眼压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的差异。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POAG及RG的患者共36
背景探讨鼻咽癌(NPC)不同治疗阶段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评估放疗期间纵向的中性粒细胞变化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753例在我院初诊的NP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且按计划完成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放疗前、放疗中及放疗末这四个治疗时段全血细胞计数中的ANC值。分别比较这四个时段不同的ANC值的3年患者死亡发生率
目的探讨男性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筛选男性喉鳞状细胞癌预后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方法1.收集408例男性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个人资料,并定期追踪随访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
合肥都市圈对实现安徽五大美好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具有极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基于合肥都市圈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从理论角度论述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的标准,并进一步就宣城、铜陵、池州三市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当前阶段,铜陵更具备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基础和条件。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模拟透明矫治器对上颌中后段不同组牙扩弓后受力情况分析,探究上颌中后段扩弓不同组牙移动设计的生物力学机制,为正畸临床透明矫治器进行牙列扩弓步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一名个别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采用锥形束CT进行扫描,通过Mimics20.0、Geomagic Studio 2013、Hypermesh 14.0等软件建立包含上颌牙齿、牙周膜、牙槽骨和透明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术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与单纯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差异;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影响因素,为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本课题属于临床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9月到2021年3月间就诊耳鼻咽喉科,诊断为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2~12岁患儿。受试对象共99例(154只患耳),分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术组(实验组,AT+M
目的:探讨骨性I类和骨性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伸髁道斜度和部分咬合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骨性I类和骨性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50例,利用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前伸髁道斜度和部分咬合相关测量项目。结果:(1)骨性I类和骨性I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伸髁道斜度(CA)和下颌平面角(MFA)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Downs(牙合)平面和功能(牙合)平面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类患者的切道斜度
颌面部骨组织因其结构的复杂性,其缺损的修复再生一直是当前临床研究的难点与热点。组织工程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理想的颌面部骨缺损修复带来了希望。细胞膜片技术(cell sheet technology,CST)可完整保留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克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缺点,在骨缺损修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兔胫骨骨膜细胞(periosteal cel
背景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作为目前牙周再生组织工程中最有希望的“种子细胞”之一,常被用于牙周骨再生的研究。大量研究证实,Wnt信号通路与成骨分化过程密切相关,但是经典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与hPDLSCs的成骨分化有何关系,及其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