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推进因素及测算——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并在2011年首次实现了城镇人口高于农村人口的状况,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城市化水平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但是这些研究城市化进程的文献一般都集中在传统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对省域城市化水平和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相似性或差异性的研究较少,这些忽略省市间城市化水平可能存在的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得出的结果可能是有偏的。本文通过引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分析了城市化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更为可靠的结果。文章首先利用Moran’I指数计算了我国2005—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空间分布上并不是随机的,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表现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趋于和近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边界共享,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域趋于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域边界共享。然后,文章从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城市化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截面数据时,本文分别建立传统线性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城市化水平的空间依赖性,通过优劣分析最终确定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了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特性。在研究面板数据时,本文灵活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前沿方法来研究城市化问题,该方法能克服传统面板计量经济方法缺陷,借助于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拟合效果更好,解释力更强;我国各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相邻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本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进程非常关键。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决定了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引导应当从区域范围内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仅仅依靠省市的力量取得的效果有限。因此,省市之间应该联手合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邻近城市优势互补的功能,实现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区域自然资本存量是衡量区域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一个区域内资本存量对于支撑区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习近平同志到唐山考察时,对唐山市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