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甲苯(toluene,Tolu)是芳香烃类化合物,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催化重整。主要用作汽油的添加成分,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苯、二甲苯等。另外,甲苯是一种优良的作有机溶剂,被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油墨、油漆等行业。随着工业的发展,甲苯消耗量的逐步增加,甲苯的接触人群日益增多,其职业危害及环境污染也正逐年增加。 甲苯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及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接触人群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急性甲苯中毒可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脑水肿,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及精神障碍。长期吸入甲苯,可引起神经行为功能紊乱,导致弥漫性小脑萎缩,出现精神疾病、痴呆甚至死亡。 虽然甲苯的神经毒性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其神经毒性的研究仍停留在环境流行病学和回顾性调查,神经毒性机制国内外很少涉及,对于其引起的神经毒性损伤的防治更少涉及。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甲苯的神经毒性机制,提高人们对甲苯危害的认识,从而控制或减少甲苯的使用,为降低其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吸入或腹腔注射甲苯容易引起其他脏器如肝、肾等的损伤,从而影响或掩盖其神经毒性。因此,本实验通过脑立体定位装置定点向小鼠脑室内注射甲苯的方法来建立甲苯中毒模型,观测其神经行为学及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学的变化,对甲苯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 神经毒性物质的小鼠神经行为学比较 材料与方法 为比较神经毒性物质的毒性强弱,选择了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物质5种,包括金属离子2种(醋酸铅、三氯化铝),抗精神病药物2种(碳酸锂、苯妥英钠),有机溶剂1种(甲苯)。应用神经行为学的方法,观测小鼠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