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背景”设计方法在文旅类特色小镇设计中的运用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mu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住建部发文公布了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并明确表示要在2020年前全国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2017年,又公布了第二批特色小镇名单。特色小镇设计及申报建设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可是对于何为特色小镇,如何建设特色小镇,众人还处于一边实践一边探讨阶段,而且,面对特色小镇的日益同质化与房地产化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如何去设计一个特色小镇,尤其是以文化旅游为产业的特色小镇,有待研究。特色小镇作为一个人类聚居体,受到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各种复杂的元素的影响,因此,一个特色小镇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它存在着由兴到衰的过程,由此可见,特色小镇需要的是一个总设计师(或者一个长期用心管理小镇发展的核心团队),这个总设计师或团队能够从小镇诞生之初就严格地把控小镇的一切,并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因素的改变而对小镇的建成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其生命力的延续。这就需要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方法来指导特色小镇设计。本文将“特色小镇”作为一个聚居体提出,将其对应为“场所”,分析了我国现有的文旅类特色小镇的现状。根据生态心理学理论,“文化”属于促成行为的动机,归于人的模式行为,而当代语境下,“行为背景”即为场所,因此本文根据“行为背景”理论,解读文旅类特色小镇的“特性”,提出将“行为背景”设计方法运用到特色小镇设计中来指导前期设计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论文主体分为“提出理论—案例解读—理论运用”三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本文首先解释了“行为背景”理论与场所精神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出当代语境下的场所精神的实质就是“行为背景”本身,场所精神的“特性”表达机制通过对“行为背景”的设计来实现。“行为背景”的设计方法具体为:以研究为先导,以类策划的方式预判“行为背景”,找出行为与背景之间的运作模型,在后期,再根据人的行为以及背景的变化进行建成环境的相关调整。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将乌镇与灵山小镇·拈花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背景”设计方法理论去分析出这两者作为文旅特色小镇,它们的场所的“特性”—即作为“行为背景”中的“同形”。最后理论运用方面将“行为背景”的设计方法具体运用到实际项目“漓洲小镇”的设计过程中去指导漓洲小镇的设计。文中提出的以“行为背景”的设计来具现特色小镇的场所精神的方法,首先理论本身是对场所精神理论的扬弃。新时代下,场所仍然需要“意义”与“精神”的存在,只是这个精神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理论上高于物质的某各层面,而是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影响的综合概念。其次,用“行为背景”的设计方法去指导小镇设计,为特色小镇设计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法与途径;再者,此种设计方法,从“行为背景”中人的行为角度出发,而不是以建筑师的角度出发,这样能保证设计出来的文旅类特色小镇更符合“行为背景”中人的需求,而这是一个场所能不能吸引来游客,有没有活力的根本保证;最后,“行为背景”的设计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包含了建成环境完成之后后期的维持与调整过程,这个过程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力能否得以延续的关键。
其他文献
根据<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对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依法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监督.本文就其具体职权概述如下: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畜牧业主要养殖项目为生猪和家禽,生猪的年饲养量为60万头,家禽饲养量1900万只.全市共有在编在职和退休的兽医人员近600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稳定队伍、管
探明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是实现高品质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有效途径.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温江公园(W)、光华大道(G)、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四教B区(B)及C区
加入WTO是我国历经十五年艰苦努力的结果,这是我国在外交、贸易领域的一大成就,从长远看,肯定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