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矿用救生舱舱体结构设计及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矿用救生舱舱体只在生存舱装有应急逃生口作为矿工逃生出口,存在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冲击载荷过大舱体前门严重变形及发生透水事故时员工无法顺利进入生存舱的安全隐患问题。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出四款应急逃生口在过渡舱和生存舱侧面及顶部不同位置的新型救生舱舱体结构,以降低救生舱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利用LS-DYNA软件对设计的舱体进行不同冲击载荷、材料和几何参数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救生舱舱体抗爆性能和成本,获得舱体优化参数推荐值,从而降低救生舱舱体的研发成本。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目前国内外矿用救生舱舱体研究现状及煤矿实际使用环境进行分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瓦斯爆炸冲击波沿巷道传播过程中,压力迅速上升而后由于摩擦和粘性作用,压力波处于衰减状态,但并不是单调衰减,从而确定救生舱舱体承受的冲击载荷可近似认为承载瞬时脉冲载荷,根据规范要求中提出的抗流场最大峰值超压不小于2×0.3MPa(2为安全系数),将救生舱舱体承受的载荷确定为不小于0.6MPa的冲击载荷,建立压力-时间曲线;(2)对救生舱数值模拟软件的实现及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两种符合我国煤矿井下实际情况的数值模拟试验解决方案: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时,瓦斯爆炸冲击波对舱体各面进行冲击,为了得到舱体在最大冲击载荷下各侧面能够承受的抗爆冲击能力,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舱体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加载;瓦斯爆炸气体沿放置救生舱的巷道传播,冲击波对舱体各个面同时产生冲击力,为了准确计算救生舱舱体能够承受的抗爆冲击能力,对舱体各侧面同时加载;(3)针对上述救生舱舱体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论文设计了四款救生舱,分别为应急逃生口在过渡舱右侧面和第三节生存舱左侧面的A型救生舱,应急逃生口在过渡舱右侧面和第二节生存舱左侧面的B型救生舱,应急逃生口在过渡舱右侧面和第一节生存舱左侧面的C型救生舱,应急逃生口在过渡舱右侧面、第一节生存舱左侧面和第二节生存舱顶部的D型救生舱;(4)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对设计的救生舱舱体进行动态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到其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并对舱体抗爆安全性能进行分析,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设计的几款舱体抗爆强度和矿工逃生路线等因素,确定较好的舱体结构模型;(5)对较好的舱体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冲击载荷、不同几何参数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及抗爆性能分析,在保证抗爆冲击性能安全规范要求情况下,获取不同瓦斯爆炸冲击载荷下的救生舱舱体优化参数与应力、位移变化关系的模拟数据,为满足我国煤矿井下不同环境需求的救生舱舱体研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丙泊酚分别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宫腔镜检查术适应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40例。A组以1μg/kg
目的探究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1~2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病人6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P
目的 探讨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循环恢复的参考标准。方法 使用末梢微循环检测仪,分别对切割伤和挤压伤断指再植
长期以来,对中国基层社会的考察受到三种社区研究传统的影响。功能主义的社区研究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满铁调查"传统强调的是对村落性质的考察与分析,而海外人类学的研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二尖瓣膜病手术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二尖瓣膜病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在麻醉诱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 PM)荧光素钠( FFA)和吲哚青绿( ICGA)眼底血管同步造影中脉络膜、视网膜血管的早期充盈特点。方法对25例PM患者(观察组25眼)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15眼)行FF
伴随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微小型器件向复杂三维结构方向发展。微小型系统的配合公差要求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微器件装配系统在对
目的:调查分析食管癌患者腹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均采取左颈、胸二切口途径行根治性切除,同时实施
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在门诊内分泌科患者就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