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都不是有秩序的、平稳的、守衡的,而是充满着变化、无序和沸腾着的,是一个开放系统。设计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开放的形成过程,它一直处于不断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在经过了过去二十多年的探寻之后,虽然我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开始逐渐走上正轨,但是工业设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本文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具体的讨论了现今中国工业设计教育中适应性教学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策,试图找到一些可行的方法。首先,本文对中国工业设计本科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各门课程在知识结构上分为了设计历史层、设计原理层、设计表达层和设计实践层,阐述了各个知识结构层的课程所起的不同作用。之后,分别研究芬兰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在课程设置中各个知识结构层所占的比例,并且从课程内容、课程创新之处对典型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分析,进而总结三校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的特点,再对中芬两国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引出对中国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的适应性方法,适应性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变化地组织适合各个学生学习水平的相关内容,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等等。再以教学实例的分析进行剖析,即中国设计史中的中国传统器具设计在工业设计适应性教学中的过程分析,来阐述适应教学法则的应用。最后,通过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和对教学案例的研究和剖析,引出对中国工业设计课程教学的启示。在分析的过程中,本文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综合、大量资料的整合以及对相关院校的调查,并且还对中西方工业设计教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体系做了一定的分析。与此同时,一直在思考,北欧现代设计的节约理念和模式应该更适合中国现代设计的未来。中国的工业设计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应该需要一个贴近中国实际的定位,并建立中国工业设计教育自己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且要加强对于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投入以及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的结合,才能真正出现属于中国的优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