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不同处置方法的手术疗效分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中常见及重要的急症,诊断后应立即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治疗,尽快降低眼压,以挽救和保护视功能。治疗一般是首先给予足量的降眼压药物待眼压降至正常后再根据房角功能情况行周边虹膜切除或滤过性手术治疗。但临床上经常遇到许多病例病情较重或就诊时间较晚,房角已出现粘连性关闭,给予最大量的药物降眼压及糖皮质激素抗炎等非手术治疗3-5天后持续高眼压状态仍得不到缓解。长期的持续高眼压状态严重地威胁患者的视功能,手术治疗成为唯一的选择。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角膜水肿,前房浅,炎症反应重,进行抗青光眼手术操作困难,术中容易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伤及晶体、虹膜还纳困难等并发症,术后易发生恶性青光眼、前房出血或严重炎症反应、脉络膜脱离等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成功率低。为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很多学者进行了长期、广泛的探索。有的主张术前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加前房穿刺放液,有的采用术中缓慢放液或前房穿刺,少数国内学者报道了术中玻璃体抽吸,但相关报道较少,目前未见关于不同处置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的正规临床对比研究。国外因闭角型青光眼发病率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更为罕见,因此未见相关研究。本研究将近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前眼压水平、前房深度等指标分为三组,分别采取玻璃体抽吸联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中缓慢降压、常规小梁切除术三种不同处置方法,比较各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的相对安全的方法。研究目的:比较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不同处置方法的手术疗效。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2007年3月到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②入院前在我院门诊或外院有超过40mmHg (1kPa=7.5mmHg)的高眼压记录连续3d以上;③入院后经过3~5d的积极的、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共有148例148眼入选。入选病例一律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UBM测量前房深度,根据术前眼压水平及前房深度分为以下3组,并采用不同的术中处置方法。第一组14例14眼,术前眼压在50mmHg左右、前房深度≤1.9mm,小梁切除术中联合玻璃体抽吸术;第二组21例21眼,术前眼压为40mmHg左右、前房深度≥2.0mm,小梁切除术中穿刺入前房时,前后摆动刀尖,先缓慢放出房水,降低眼压后再扩大切口完成小梁切除手术;第三组113例113眼,术前经综合的非手术治疗后眼压控制在30mmHg以下,前房深度≥2.0mm,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记录入院病例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手术前及出院时眼压和术中术后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病例的手术前后的眼压水平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4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0例。第一组患者的年龄44~85岁,平均64.71±10.91岁,入院时眼压33.00~81.87mmHg,平均58.21±13.12mmHg,术前眼压44~67mmHg,平均48.64±6.79mmHg,出院时眼压5~18 mmHg,平均15.91±6.96mmHg。第二组患者的年龄44~80岁,平均65.52±10.51岁,入院时眼压14.00~81.78mmHg,平均49.25±16.15mmHg,术前眼压35~55 mmHg,平均39.43±5.71mmHg,出院时眼压2~17 mmHg,平均10.07±4.51mmHg。第三组患者的年龄24~84岁,平均63.00±9.93岁,入院时眼压4.85~87.45mmHg,平均43.80±23.12mmHg,术前眼压6~30mmHg,平均15.78±6.57mmHg,出院时眼压2~21 mmHg,平均10.03±3.99mmHg。3组患者平均年龄及出院时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入院时眼压比较:第一组高于第三组(P<0.05),而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二组与第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眼压比较:第一组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低。三组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7.10%)、10/21(47.61%)、12/113(10.62%);第一组、第三组和第二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5),而第一组和第三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抽吸玻璃体对降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课程背景:rn2019年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祖国上下都是一派喜庆、热闹的节日景象.“国庆节是谁过节?” “祖国是什么?” “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
期刊
新教育为什么重在实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问问,为什么要做教育?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不知何时起我们似乎迷失了方向.经常有这样的教育活动或会议通知,开头都写“为了贯彻
期刊
被他人掌控——意外地脱离掌控——自己努力掌控——自己掌控,这是一条多么重要的路径!不管最初的他人掌控是爱心还是恶意,最终都需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生命的美丽。不要以为这个读起来蛮简单的故事仅仅是供孩子读的,其实,能否把控自己的命运,能否真实面对可能会让你膨胀的虚名,能否真的知道你最需要什么,这些难道不是成人也需要学习的吗?  在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有关儿童幻想的文学作品中,小动物会经常出现。对
期刊
【摘要】新生入园适应是每一所幼儿园都会面临的问题,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宝宝们嚎啕大哭,老师们手忙脚乱,从早到晚全月无休的“新生入园模式”让老师们身心疲惫,教师很累,儿童也不轻松。教师压力的背后都折射出儿童的哪些需要?如何正确辨识儿童焦虑背后的需要,并给予支持和满足?“新生入园现象”是不是太司空见惯,以至于我们对“老师的累”和“孩子的痛”已经习而不察了?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改变?基于儿童需要的新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以网络直播平台为载体,进行产品信息扩散,以此深度叠加客户群,让产品与客户之间构成紧密关联,在形成价值认同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