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语言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同时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语调体系上存在的差异,中国人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时,常会由于语调使用不当而导致交际不能顺利进行。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调查中国学生语调习得状况,发现其语调模式的特点,以便为语音教学提供可行的建议,从而促进中国学生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进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本研究以Halliday(1967)的语调三“T”体系为理论框架,从语调的功能角度对江苏大学60名大一新生的语调习得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听觉印象和声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让受试参加感知测试和输出测试收集语料和相关数据,用Praat和SPSS等软件对语料和数据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调功能的整体习得状况、学习者对语调功能的感知和输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中国学生的语调模式特点。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语调功能的习得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感知和输出匹配后的正确率仅达到18%;就语调的四个功能而言,他们对态度功能的习得最好,对信息功能的习得最差,对语法和交际功能的习得居中。(2)学生对语调功能的感知和输出从整体上看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就四个不同功能而言,学生对语法和态度功能的输出优于感知,对交际功能的感知优于输出,而在信息功能上,感知和输出则没有显著差异。(3)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调群较短,且调群边界的声学指征主要是停顿和音素延长等时间手段;其无标记调核和有标记调核的位置都有不符合本族语者的情况;此外,中国学生在该用降升调的地方都没有使用降升调,且一味地给以问号结尾的句子冠以升调,而不考虑具体的语境和调型的意义。这些发现对我国的英语语音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应该给予语调等超音段韵律特征更多地重视,并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以促进习得。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进行明确的语调讲解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调意识。除此之外,语音语调的教学也可以融合“看”的因素,通过Praat生成的语调曲拱等图形将学生的语调模式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与本族语者语调模式的可视化对比,帮助其看清英语语调模式的特点,从而促进其语调的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