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非常规油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致密砂岩储层的有效勘探与开发是当今石油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了厚层、连片的致密砂岩储集体,是目前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场所。本次论文着重对研究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储层宏观/微观结构、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及有效性评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并对研究区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地层划分原则为基础,对研究区长8段进行了4个单元的精细地层划分,并结合研究区钻井、测井、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古物源分析等资料识别了不同级次沉积旋回基准面特征,指出了研究区从长82至长81亚段沉积期总体上经历了湖侵-湖退-湖侵的沉积旋回过程。姬塬地区在长8段沉积期总体为微咸水的弱氧化-还原沉积环境,古构造环境相对稳定,地形平缓,且来自北东方向的阴山古陆沉积物源较为充足,易在研究区形成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并主要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及少量河口坝微相。姬塬地区长8段砂岩类型主要为灰色、浅灰色细砂岩、粉砂岩,部分地区可见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平均孔隙度和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9%和0.75×10-3μm2,且长82亚段储层物性整体上要好于长81亚段。通过对薄片镜下观察、压汞测试分析(高压/恒速压汞)、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测试等研究表明,砂岩储集层孔隙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且成岩作用总体为中成岩A期,部分地区可达中成岩B期。储层砂体宏观空间结构主要包括切叠式、叠加式、对接式、孤立式4大类型,并基于研究区长8段沉积期基准面旋回变化特征,建立了研究区长8段沉积期不同基准面旋回内的单河道砂体构型模式。按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优劣等级,可将长8段砂岩储层依次划分为4类:A类高进汞饱和度-中孔细喉型、B类较高进汞饱和度-小孔喉型、C类的中等进汞饱和度-细孔喉型以及D类低进汞饱和度-微孔喉型。同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控于喉道的大小及分布。基于成岩过程中储层微观结构和孔隙演化特征,构建了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孔隙演化模式,并指出了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中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过程可分为3个成岩阶段,揭示了早期的泥晶/微晶方解石胶结物主要来自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亮晶/连晶方解石及铁方解石及白云石胶结物在沉淀过程中受到了有机酸及水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并指出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成岩作用中后期储层物性变差的直接原因。基于研究区长8段砂岩储层质量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模糊数学及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优选6大核心评价参数(储层平均喉道半径、最大进汞饱和度、排驱压力、孔隙度、渗透率及储层有效厚度)和2大经验评价参数(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相)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以此评价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研究区长81和长82亚段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3个级别的综合评价,并指出I类、II类储层,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北东向的近物源区及中南部地区,是研究区重要的勘探目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