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的概念就已经从国家层面提出,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变革,确实看到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中的明显成效。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仍然只重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当前很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就归结于公民人文精神的缺失。在高中教育中,不可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把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三所中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以及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分析,了解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对人口过快增长的忧患意识、全球意识、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方面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比较到位。但是,在地理学习目的、资源道德、环境道德、人口道德、国家意识、多元文化和对待自身和他人的态度方面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不足,没有养成相应的人文精神。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教学策略。主要的策略有开发人文资源,丰富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法,塑造人文精神;拓展课外知识,渗透人文精神;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传递人文精神等。针对每种策略,笔者都分析了该策略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量案例进行了说明,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