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无论是国内和美国本土研究,对它在文学史中的“归属”问题存有较大分歧。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产生的文化背景之后,集中于《小城畸人》的作品分析。全文以现代叙述学“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作为框架,分别从“性主题”和“话语”形式的分析入手,从文化、作者、美学等方面对《小城畸人》的现代主义艺术进行多角度观照。引言:主要介绍国内和美国本土对《小城畸人》流派划分的研究状况,指出这些研究共同存在的问题在于轻视从作品本身探讨其文学史的“归属”,并进一步提出集中于作品进行现代主义艺术分析的构想。第一部分:《小城畸人》属于当时的新兴文学,而新兴文学是在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微笑的现实主义”以及通俗文学的反拨中产生的,在对这两类文学的反拨中,美国新兴都市中的年轻作家借鉴了当时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派、颓废派等形形色色的“世纪末”文学,欧洲这些文学流派的共时性影响是造成创作于该时期的《小城畸人》在文学史中难以定位的原因之一,但探讨《小城畸人》的现代主义艺术,更应从作品本身进行分析。在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对“现代主义”以及“故事”和“话语”这一对现代叙述学中的经典概念进行说明和界定。第二部分:《小城畸人》的“性主题”至少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两性形象和两性关系模式;二、欲爱与挚爱两种爱观的冲突。在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解读时,首先在故事层面详述文本中传统与反传统两种两性形象和关系模式,以及欲爱和挚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观的冲突,然后从话语层面——作品独特的叙述方式中剖析作者在作品中赋予的“性之救赎”文化内涵,并论证这种文化内涵正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性描写区别于自然主义文学中性描写的独特之处。第三部分:《小城畸人》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特点是其话语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城畸人》的话语告诉了我们“性之救赎”的真义,告诉了我们《小城畸人》这部现代主义作品的审美内涵。首先,在对文本显示出来的“瞬间”<WP=3>特点的分析中,探讨《小城畸人》具有现代主义艺术特色的时间处理方式和情节模式,然后从《小城畸人》话语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美学层面的分析,指出《小城畸人》中蕴含着现代主义的审美价值观:审丑。结语: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小城畸人》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作品,从历史的视域看,它表明了现代主义的“否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