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30年中,对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习者语用产出,尤其是言语行为实现形式的研究上。而作为语用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语用理解,却没有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即便有些研究涉及到学习者的语用理解,也主要是采用阅读材料作为研究工具。本研究则采用真实的,语境丰富的听力材料作为工具,检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用理解,以此来研究第二语言的语言水平是否对语用理解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选取了两组共60名在校大学生:30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和30名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的在校研究生,他们分别代表了两组不同语言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本研究通过一份听力理解测试来检验两组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语用理解能力。听力理解包括语言理解和语用理解两部分,而语用理解又包括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对话语隐含义的理解。听力测试结束后,从每组中随机抽选3名学生,对他们进行访谈,以研究他们在语用理解过程中对语用信息处理的特点。通过比较两组学习者在语言理解,语用理解,言语行为理解及话语隐含义理解这四部分测试的成绩,研究者发现高水平学习者在这四项中的表现都好于低水平学习者,t检验也表明两组学习者在这四项中平均值具有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证明了两组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在语用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访谈者的口头报告表明两组学习者都运用了语境提示,如副语言提示,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等来理解语用意义。与低水平的语言学习者相比,高水平学习者使用了更多的语用策略进行推论,并在语用理解中表现出显性的语用语言知识。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教学指导意义。从理论方面讲,此研究从语用理解的角度证实了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教学方面讲,本实验证实了在英语课堂中显性语用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教授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话语隐含义,然后教授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话语隐含义。在讲授语用知识时,教师应与学生一同分析话语的语言特点和语境特点,并组织学生讨论说话者用间接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以此加深他们对语用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