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目前针对肝衰竭的治疗手段中最有效的为肝脏移植治疗,但由于供体的严重短缺,无法进行普遍推广。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暂时替代肝脏功能,帮助病人渡过肝衰竭危险期等待肝细胞再生,或维持病人生存至得到合适的供体进行肝移植。生物人工肝是目前认为最理想的人工肝,但其发展受限于肝细胞来源问题。干细胞由于具有转化为各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可能为人工肝治疗的肝细胞新的来源。胚胎干细胞可具有良好的多潜能性,可分化为多种人体组织细胞,但其应用受到伦理学的限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获取数量有限,难以建立细胞系,不能满足生物型人工肝所需要扩增的数量及也不够稳定。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同样,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特性,却避免了应用胚胎干细胞研究所需要面临的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可以避免目前常用的异种及肿瘤肝细胞应用于生物人工肝的主要缺点,可能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衰竭新的肝细胞来源,其临床应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目的:将人包皮成纤维细胞诱导为ips细胞,进一步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为人工肝支持治疗提供新的肝细胞来源。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Oct4, Sox2, Klf4和c-Myc因子导入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中,在体外应用hES细胞专用培养体系,培养病毒感染后体细胞,促使其诱导为iPS细胞。进一步通过AP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核型鉴定、类胚体形成、脐胎瘤形成等实验鉴定所诱导的iPS细胞具有类似ES细胞的全能性。对实验中所获得的ips细胞,在体外经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诱导ips细胞先分化为内胚层细胞,进而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诱导过程中各阶段的标志物经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染色验证分化效率。获得的肝细胞样细胞经Elisa方法检测ALB的分泌量,PAS染色检测糖原贮存功能,RT-PCR及Real-time PCR检测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诱导的ips细胞经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入急性肝损伤的C57小鼠体内,了解ips细胞是否对肝损伤有治疗作用。结果:成功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诱导出ips细胞,鉴定其有类似ES细胞的多潜能性,对实验中所获得的ips细胞,在体外经加入不同的刺激因子,诱导获得了具有成熟肝细胞的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诱导的ips细胞经荧光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入急性肝损伤的C57小鼠体内,对肝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结论: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可诱导为ips细胞,进一步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可能为生物人工肝治疗衰竭潜在的肝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