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动词偏误的研究,以往多关注动词的语法偏误,尤其是动词的位置及与动词相关的句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少从意义入手研究动词的使用偏误,至多是在分析动词语法偏误时连带涉及少量因意义而造成的偏误。目前尚未见到专门对动词的语义偏误进行研究的文章。本文尝试从词汇语义学的研究视角,着眼于词语的词汇意义,考察欧美学生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使用中的语义偏误。文章首先描述了与词义相关的动词混用和不当搭配的类型、倾向及分布,分析了偏误的原因,进而辨析易混动词的意义和用法,以期拓展汉语中介语词汇研究的视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论文的主体共有以下四个部分: 1.考察易混动词使用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动词使用情况和语义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语义偏误是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主要的偏误形式,并总结出了语义偏误的主要类型——混用偏误;接着找出动词使用偏误的规律;最后对行为动词和心理动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找出它们使用的异同之处。 2.对动词混用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对动词混用偏误进行分析,发现这两类动词的混用有一定的倾向性,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几种情况,其中多对多的混用情况最多,也最复杂。混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很复杂:有的意义较近,有的意义较远,其中意义关联较远的词我们本族人很少混用,而留学生会因为种种原因将它们混用,且混用的比例不小。因此,对易混淆词进行考察和辨析时应该完全从留学生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以本族人的语感确定辨析词目。 3.分析动词混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语言知识、教学因素和学生本身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动词混用的原因,发现动词混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语言知识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尤其是在母语与目的语对应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学生对目标词较难掌握。因此,应该加强语言对比的研究,在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中也应充分注意语言对比的应用,使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差别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减少偏误的出现。